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7559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工作投入视角下工作倦怠干预路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作投入视角下工作倦怠干预路径探究【摘要】工作倦怠不仅会给员工健康带来伤害,而且会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倦怠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国内目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提出了倦怠干预的三种策略,以丰富倦怠干预的理论研究,为倦怠干预提供实践工具。【关键词】倦怠倦怠干预成就感降低非人格化心理资本一、相关概念工作倦怠(job5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最早是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美国著名倦怠研究专家Maslach(1981)将工作倦怠定义为提供服务的人在感受长期压力下的
2、一种反应,包括情绪疲惫、非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情绪疲惫的发生主要来源于日益增加的工作要求所产生压力的一个反应,反应的是个体压力倦怠维度,如工作超载、工作紧张等。非人格化是指向客户、同事以及上级的愤世嫉俗、麻木等消极的态度,反应的是人际关系维度。非人格化被定义为对工作压力无法应对的一个反应,非人格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的归因、与工作有关的失败和成功、感觉无助和控制的缺乏。个人成就感的降低是受雇人员在胜任工作上的成就感降低,来源于自己的任务被认为是无效或不受欢迎,属于自我评估的维度,与其相关的因素包括未达到期待
3、的成就、角色不明确、自我信任的降低。工作倦怠干预(jobburnoutintervention)是在工作倦怠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Dierendonck(1998)认为工作倦怠干预是通过预防、抑制和治疗等手段帮助从业者摆脱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困扰,其终极目标在于降低未来发生倦怠的可能性,降低已经发生倦怠的影响性。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将研究的重点从“倦怠”这一消极的心理学概念转向其积极对立面“工作投入”(Job5engagement)。Maslach&Leiter(2001)提出了两极观,认为工作投入和工作倦
4、怠是完全的负相关关系,随后很多学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投入的最早提出者Kahn(1990)将工作投入定义为组织成员控制自我以使自我与工作角色相结合。Maslach等(1997)将工作投入重新描述为对倦怠的销蚀,认为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是完全的负相关关系,认为工作投入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精力(energy)、卷入(involvement)和效能(efficacy),投入高的个体具有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能有效地进入工作状态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且自我感觉能够完全胜任工作上的各种要求。Leiter(2001)认为位于其中一
5、端的是工作投入,一种感觉充满精力,能有效地进入到工作状态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情形。而另一个极端是倦怠,一种感觉无效能、耗竭以及与工作和他人疏离的状态。Maslach等的研究将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分为两极,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二、工作倦怠干预的路径1、直接干预目前关于倦怠干预措施的路径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以个体为导向、以组织为导向的干预以及两者的结合。以个体为导向的干预措施通常的目的是提高个体的认知行为,包括提高工作胜任和个人的应对技巧,增强社会的支持和不同类型的放松实践等。以组织为导向的干预通常主要集中在改变工作程序,
6、包括工作的程序再造、工作监督和再评估,目的是降低工作要求,逐渐增强工作控制,提高在决策方面的参与程度等。目前这些措施能有效增强个体心理资本,减少他们的倦怠存量。第三个方面是这两种措施的结合,如图2所示。(1)以个体为导向的干预。总结文献发现,以个体为导向的干预在短期内减少倦怠存量效果明显,而且与以组织为导向的干预相比投入的时间资源少,因此很多学者支持以个体为导向的干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角色超载模糊、外部归因、人格特质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都会影响工作倦怠的产生和发展,针对这些因素,许多文献也进行了研究,通过整理发现以
7、个体为导向的干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5Dierendonck(1998)首先将心理辅导和咨询引入倦怠干预措施中。他对149个心理医生进行了5个星期心理辅导干预,研究显示被辅导者在实施心理辅导干预6个月后,倦怠存量明显减少。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受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其后,Brake(2001)等对171个牙医进行了1个月的研究,在实施心理辅导干预6个月后,倦怠存量
8、也是明显减少。心理辅导代表性的研究还有Gorter(2002)和Cohen-Katz(2005)。Cohen-Katz(2005)认为心理技能培训对倦怠存量的减少尤为重要,他对25个医疗部工人实施8周的心理技能培训,在干预措施实施6个月后,倦怠的核心成份都明显下降。也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技能培训对减少倦怠至关重要,Ewers(2003)等对33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