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

ID:1077100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_第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_第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_第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_第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作者简介:闵长虹(1972-),男,安徽霍邱人,复旦大学法学系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海军陆战学院政工系副主任、副教授、上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实问题;秦传锋(1978-),男,湖北武汉人,海军陆战学院军队政工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民族精神是历史的辩证的,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源于历史又面向未来。提升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吸纳。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指针,吸收时代精神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道德平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代化逻辑的当代延伸,是全球化进程中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性;中华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10-0064-0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当代中国必须坚定的共同理想,以及坚定共同理想所必须彰显的精神气质、道德规范的集中概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代化进程中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方向保证现代意义上的民族

3、精神伴随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它以西方产业革命孕育的现代性为其精神载体。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内有封建军阀割据,中华民族处于绝望境地。险恶的生存环境使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现代性积累极其缓慢,传统伦理解体、现代伦理缺位使中华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因此,需要以先进指导思想启发民众,使之在精神上彻底觉醒,从而为凝聚炎黄子孙、实现民族复兴、开辟现代化发展道路注入强大动力。在中国,无论资产阶级改良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没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或极力倡导君主立宪,或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但由于资本主义物质基础先天不足、民族资产阶级的

4、先天营养不良,均不能为中华民族开辟复兴之路。辛亥革命赶走了一个皇帝,却制造出无数个地方割据的“土皇帝”,继之而起的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封建军阀割据。这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意识形态解决不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唤醒不了中国民众的精神自觉,提供不了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持久动力。6“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众多西方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唤醒民众精神自觉的历史进程。中国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走出现代化困境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既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蕴,又是反对封建主义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强大武器,她为当时徘徊于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敞开

5、了一条思想的通道——既超越狭隘民族性又克服异化现代性的崭新实践道路。不同于西方启蒙学者把资本主义现代性当作人类历史的总结,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只是现代性异化了的表现形式,只是现代性的历史起点。现代化的拓展和现代性的完善,必将扬弃资本主义形式。马克思主义超越了西方启蒙思想,蕴含着对人类未来的价值关怀,这与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天下大同情结耦合。6马克思主张人类解放的实践取向、道德意向,与中华民族崇尚“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倡导“吾日三省吾身”,注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追求天

6、下大同的理念相贯通。而资本逻辑的狭隘与自私,与中华民族的仁爱情感、博爱情怀在根本上有抵触,资本主义意识在中国“水土不服”。二者相通,可有本质不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这一奋斗历程中,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中华民族获得了走向现代化的起始条件,民族自觉、自尊、自强意识不断高涨。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指针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扬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7、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精神动力,也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指针。6计划经济,是把单位、企业、个人的生产、生活与消费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经济模式。计划代表国家的最高利益,具有高于单位、企业、家庭和个人利益的神圣属性。由此,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就是信奉“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可乱用概念以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这对曾经“亡国亡种”威胁、强烈渴望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来说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它也泯灭个性、淡化了个体利益,导致了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绝对至上。重积累、轻消费、重国家利益、轻个人利益的计

8、划经济模式,一度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价值诉求和精神追求。正是凭借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中国才在短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