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ID:10768083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1页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2页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3页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4页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本文在分析制约宜昌辐射功能作用发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内、外两方面增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对策与建议。宜昌被批准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五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辐射功能,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关键词】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对策与建议按照区域经济学理论,能够在一省局部范围之内对周边区域发挥重要影响并且能够带动其发展的中心城市,可谓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功

2、能之一,即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周边地区,并且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施加影响。宜昌市获批省域副中心城市已有数年,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辐射作用的发挥并不理想。一、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的条件、作用与主要功能1、形成的条件(1)承担一定的城市功能。中心城市一般承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科教中心、信息中心等综合性功能。而省域副中心城市由于地位较中心城市低,规模较中心城市小,其功能一般偏重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2)拥

3、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综观国内省域副中心城市,其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一般均在100万人以上,经济总量也应该仅次于主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总量约占全省15%左右,与周边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3)城市建设较完善。城市建设如果过于单薄,厚度不够,就会造成其人口、物流、商品等容量小,所以,作为副中心还应该大力开展城市建设,构建与现代化大城市功能相协调的、与外界畅通便捷的公路、水运、铁路等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4)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省域副中心城市与主中心城市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如

4、果太近,副中心城市就难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辐射范围。如湖北的黄石市很长一段时间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大型企业多,但因为与武汉市的距离仅几十公里,没有自己的辐射范围,不可能发展成为湖北的副中心城市。有学者研究指出,主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的距离最好在300公里以上。2、作用与功能(1)与中心城市互利互动。通过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相互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利互动。其一,副中心城市可以向中心城市提供稀缺的优质廉价的生产要素,降低中心城市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为中心城市对区外输出能

5、力和吸引能力的增强提供有力的支撑。其二,副中心城市又可以凭借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与市场吸引中心城市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资金、人才等,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2)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内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和乡村来说,副中心城市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新的思想、观念、产品、技术、资金等,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副中心城市也是相对落后城市学习和赶超的目标,包括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以此不断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城市知名度会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也会进一步完善,因

6、此会吸引大量外来客商的投资落户,客观上会进一步促进该城市自身实力的强大,城市的极化和扩散效应会更明显。通过分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区际经济辐射是一种双向辐射,辐射的目的是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辐射功能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通过其影响力和带动力,承担起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除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外,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带动和影响周边的荆州、荆门、恩施和神农架林区等鄂西南地区的发展。但目前,宜昌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尚不紧密,综合影响力、辐射力还远

7、远不够,辐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二、制约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发挥的原因1、内在原因:经济实力仍不够强大(1)宜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经济总量仍偏小、增幅仍较慢。近年来,宜昌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与湖北各城市的相互合作和竞争中加快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宜昌经济总量跨上千亿新台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幅创历史新高。据测算,2005年以来宜昌地区生产总值的位次在全省持续保持高位,仅次于武汉的第2位,宜昌经济对全省

8、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稳步提升。尽管如此,宜昌市的经济总量仍偏小。2008年,宜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虽然跨上千亿元台阶,但与中心城市武汉相比,辐射和增长极的功能还有较大差距。宜昌GDP总量比武汉市少2933.5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9.1%,较武汉市(占全省GDP比重35.0%)占比少26个百分点。离省委省政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制定的目标(经济总量至少要达到全省的15%,省会中心城市的60%)相距甚远。  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