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ID:10760351

大小:692.00 KB

页数:101页

时间:2018-07-08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_第1页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_第2页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_第3页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_第4页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集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2005年6月100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教案集课题文段的压缩课型:专题课课时:1授课教师:李彬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辨别,筛选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重点:如何掌握解文段压缩题的方法难点:如何提高学生解文段压缩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导语]99年,2000年春,2001年高考题都涉及到了文段的压缩,而且分值最少是4分。可见,文段的压缩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这节课我们讲一讲“文段的压缩”。对与解文段压缩题,我们同学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上,还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掌握通向未来的钥匙。[讲授新课]一、1、什么是文段的压缩?文段的压缩,实际上就是筛选和提取重要信息

2、,将语段的主要内容筛选出来,把次要的内容舍去。2、回顾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的文段压缩题。(1)3月1起邮资上调,电信费有升有降。(2)明湖公园利用筹资购置时空穿梭机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3)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3、文段压缩题常见的几种类型?摘录内容要点,新闻概写,下定义二、1、无论哪种类型的文段压缩题,关键是分清主次,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文段的主旨。明确文段的主旨是解文段压缩题的前提。2、要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首先要知道这些内容有哪些主要因素组成,也就是要从中筛选信息。文体:记叙文中的人、时、地、事议论文中的观点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和道理

3、句子:中心句、首尾句、过渡句、设问句词语:首先、其次等三、1、做摘录内容要点的练习题100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特点变换陈述角度。陈述角度不同,强调的对象也就不同了。2、做新闻概写的练习题根据题干中的字数要求对信息要点进行组合,使之符合语法规范,符合字数限制。3、下定义的练习题陈述信息时,语气要连贯[巩固练习][总结]语言运用题在于思考,领悟,在于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善于比较。要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字,吃透要求,方可下笔。[板书](略)见说课搞课题屈原列传课型:讲授课课时:3课时授课教师:槐金凤教学目的:1、感受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2、学习本文行文特点:夹叙夹议。传评结合。重点:感受屈原忠贞不渝的

4、爱国情怀。难点:学习本文行文特点:夹叙夹议。传评结合。电教手段:以电脑放映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展示有关屈原和其他爱国诗人的诗文及人文景观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2、指出句式特点[导语]在前两节掌握文言知识的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来感受一下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突破本文的难点:夹叙夹议。传评结合的写作手法。[授新内容]一、夹叙夹议。传评结合的写作手法(对比)《鸿门宴》:侧重叙事《报任安书》:侧重议论抒情《屈原列传》:夹叙夹议。传评结合采用此手法的原因:客观上,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主观上,为了抒发个人忧愤,且有利于表现屈原的性格。二、评价并感受屈原的精神1、总

5、体评价:志洁行廉2、发散思维训练100a)迁移训练:屈原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李白:不向权贵低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爱国忧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岳飞:忠贞报国,《满江红》陆游:爱国忧民,《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文天祥等。[总结]由此我们看到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文及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世不但继承了他伟大的爱国精神,而且把它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评“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真是光照日月,名垂千古。所以屈原受到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怀念。[作业]收集归纳爱国诗词句,并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写篇小作文。课题古诗的表达

6、技巧—烘托课型:专题课课时:5授课教师:周桂萍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识别烘托手法,简析其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试中对烘托手法的识别能力和简析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和古诗共同艺术的综合鉴赏能力。素质教育目标:感受优美的音乐,赏析饱蘸古风古韵的绘画和诗歌,使学生置身于诗情画意音韵三美之中,诉诸视觉,听觉和感觉,全面感受艺术之美,提高审美能力。重点:反衬手法的识别,及其表达内容和表达手法的主观表述。难点:准确表达烘托手法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效果。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应从哪三方面入手?2、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哪些?导语:1、这节课

7、的学习目的有两个:一,识别;二,简析。2、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国画。这幅画的名字叫“雪梅”这里的雪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是用青灰色烘托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这种烘托手法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烘托,使物象鲜明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是所要表现的事物突出。下面我们就来鉴赏古诗的烘托手法。教授内容:一、以人烘托人100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