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摘要:当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诸多困境。要改革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改摘要:当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诸多困境。要改革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方式等。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1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
2、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育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从根本上标识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等学校担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即是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来
3、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同等重要,共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关乎大学生成长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们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学改革就显得更为迫切。2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2.1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薄弱由于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偏低,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而言其知识面较为狭窄、单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受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自身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公德意识,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又因为是专科文凭,面对“就业难”
4、的问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目光短浅、心灰意冷、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极为严重,从入校伊始,有的学生就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心理极度空虚、胸无大志。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无所适从,缺乏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开拓的精神,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等。2.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一是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课本部分内容中学就学过了,且书上说的内容大部分在新闻广播中就了解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专业无关,不是生身立命之本;二是教学方法陈旧,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明显的应试特点,似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为了考试。
5、于是,考试越来越被强化,考试强调死记硬背的内容多于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思维训练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培育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四是教师科研素质较低,不能把理论和事实进行较好的结合,过于依赖课本。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措施3.1加强教学研究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是事实,所以依靠单兵作战效果不好,应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分若干教案,同头课教师每人一部分备课,拿出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和说课稿,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做到每个教案都是精品。此外,组织有效的说课,也是加强教研的好方法。3.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废止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而代之以课
6、堂讲演、课堂自学、录像播映、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别处”的低效的上课方式,可以预先把每章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以及运用本章知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预习,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简要强调知识点,然后转向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观点或案例,在全班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各种思想得以交流,不同观点彼此碰撞,在相互比较中,学生的思想见解得到丰富,探究意识得到强化,思考能力得到
7、提高,参与性得到增强,教学目标自然也得到顺利实现。3.3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给学生开出一系列选题,由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或者成立各种学习小组,通过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校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