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50070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浅析生态税收现状及研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生态税收现状及研究对策 我国目前有关环境保护性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以减免税形式分散于各税种中,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我国不断的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平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以环境保护为根本目的的专门税种,且税收优惠措施单一,环保建设措施不力,从而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 1、我国生态税收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1.1、我国生态税收的现状 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能循环稳定的发展,创造和谐社会,切实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和生命健康,我国的生态税收制度必须得到改革和完善,
2、开征专门的生态税收完全符合我国的现状。 1.2、我国生态税收存在的问题 1.2.1、税收优惠政策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性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以减免税形式分散于各税种中。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力度也不足,有些税收优惠措施在扶持或保护一些产业或部门利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却起了负面作用。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但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1.2.2、征收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废气、废水的排污量仍是按几分钱一公斤来计算,这种收费制度使三废日益严重。另外,为支持农业发展,增值税对农产品按13%征收,但对农
3、药、农膜等也实行低税率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土地污染更加严重;征收的资金管理和使用不明确,很少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 1.3、我国生态税收存在问题的成因 1.3.1、以保证财政收入为核心的税制改革弱化了环保税制 中国的税制改革从1994年就开始,数次的改革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历次税制改革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没有从财税收入改革转变到以环保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上,从而导致了税收环保调节作用的弱化。 1.3.2、公民的生态危机意识薄弱 只有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都能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运动中来,相信我国的环境一定能够得到改善。 1.3.3、税收体制实施的监督不到位 在环境保护方面
4、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制来约束和制约,这样就造成那些税收实施有很大阻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得不到保障,同时也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国外开征生态税收的启示 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开征了环境税。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税收的实践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2.1、生态税收种类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环境税多以能源、有害物和有关行为为征税对象,且税种呈多样化。例如瑞典是实施环境税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瑞典政府设置的环境税有燃料税、水污染税、汽车排气税、土壤保护税、噪音税、固体废物税、垃圾税等十几种之多,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开征新的生态税种要呈多样化,并逐步循环开征。 2.2、生态税收手段和其
5、他手段相结合 税收手段应与其他手段相互协调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生态税收与法律手段结合、生态税收与政府调控手段结合、生态税收与其他经济手段结合等。 2.3、注重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为了提供正确的市场价格信号,更好的引导人们的行为,完善国家的奖励机制,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因此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我国开征生态税收的构想 3.1、调整完善现行相关税种 完善有关环境保护和税收调节措施,优化生态体系。完善现行的消费税、增值税、资源税和所得税等税种,使税收制度更加具有生态功能。在现行增值税制度中,
6、应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尘、除尘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施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额的规定。在保持资源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原有的生态功能上,合理制定计税依据和税率,使征收更加合理。另外应更多地将环保的目标体现在车船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税制的设计上,充分发挥这些辅助性税种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3.2、开征专门的生态税 开征独立的生态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垃圾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当
7、然还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分配,并对其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制,确保专税专用。 3.3、对生态税收立法 我国现行环保收费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急需进行环境税立法。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立足我国具体国情,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是我国税法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目前对污染环境行为实行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环保收费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却存在诸多缺陷,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研究结论 脱离当前的具体国情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