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元明清 简答题 论述题

古代文学 元明清 简答题 论述题

ID:10731613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古代文学 元明清 简答题 论述题_第1页
古代文学 元明清 简答题 论述题_第2页
古代文学 元明清 简答题 论述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 元明清 简答题 论述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杜十娘人物形象杜十娘是美丽、聪慧、刚强、富有斗争性的风尘女子。一、杜十娘是一个美丽聪慧、老练机智、对爱情有着执着追求的风尘女子。如在赎身的过程中试探李甲的真情,与老鸨斗智。二、她性格刚烈,为了维护她对爱情的理想和做人的尊严,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屈性格。如希望李甲回心转意,但不乞求,最终弃宝沉江而死。三、杜十娘的悲剧,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她为摆脱屈辱生活而进行的抗争实质是一场在市民意识推动下,争取做人权利的斗争。作者写出了这个美丽形象的被毁灭,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和门第观念的罪恶,控

2、诉了封建礼教对新生的个性解放思想的残害和虐杀。《牡丹亭》的题材渊源学术界一般认为《牡丹亭》取材于明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因为两者间确实有“取材”和“被取材”的关系,特别是“惊梦”的情节甚而部分语句都相同。但即使如此,证据仍嫌不足。(1)可以确知早于《牡丹亭》的有文言小说《杜丽娘记》,见胡文焕序刻《稗家粹编》(嘉靖间《宝文堂书目》有《杜丽娘记》,当即此作品)。《杜丽娘记》和《牡丹亭》有明显的“取材”和“被取材”,而且可以确知至少早出《牡丹亭》四年,应是《牡丹亭》直接取材的对象(当然“所取”的内容极为

3、有限)。(2)作者自叙说:“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如此说来,晋武都守李仲文故事(《法苑珠林》)、广州守冯孝将儿女故事(《幽冥录》、《搜神后记》)、汉睢阳王收考谈生(《搜神记》),虽然不是《牡丹亭》直接的取材对象,但至少也对其创作产生过影响。《牡丹亭》的思想内容1、歌颂杜丽娘为追求理想爱情婚姻所进行的出生入死的斗争,体现了作者反对理学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如杜丽娘之死所表现的是情和理的冲突,是情对理的抗争,

4、也是理对情的扼杀。2、作品中歌颂的情,被提到超越生死的高度,它既指男女爱情,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合理的生存需求。如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私下结合既是情的结合,也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满足,情和欲都是合理的生存需求。3、《牡丹亭》歌颂的情,实际上是要人们爱自然、爱人生,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如杜丽娘寻梦时对花草的怜惜,表现了现实中美好爱情难以寻觅的酸楚、痛苦。杜丽娘的形象杜丽娘是一个无情世界中的有情形象。她的爱情在严酷的环境中受到严重压抑。如她的父亲杜宝顽固强硬,塾师陈最良迂腐古板,都真诚地维护封建礼教

5、。而杜丽娘游园引发了她的感情波澜,萌生了珍惜年华,满足感情的愿望,惊梦中的梦境寄托着她的爱情理想,也是对传统礼教的大胆挑战。《寻梦》中表现杜丽娘追寻美好爱情,她寻梦徒然,为情而死,表现了她的一往情深。进一步反映了现实的严酷无情。《冥誓》中杜丽娘与柳梦梅以身相许,《回生》中为情而复生,终与柳梦梅结合,这些都表现了她叛逆性格的升华。杜丽娘死而复生后,面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历经劫难的爱情,她挺身而出,表现了她反抗性格的成熟。但杜丽娘反抗充满了艰辛,每一个行动都晃动着沉重的精神枷锁。如何评价“沈汤之争”沈汤

6、之争明代万历年间发生在沈璟与汤显祖之间的一场有关戏曲的“格律”与“词情”的争论。一般认为,它因沈璟、吕玉绳改编汤显祖《牡丹亭》为《同梦记》而起。争论中沈璟重“格律”而轻词情,而汤显祖则重“词情”而轻音律,因此争论双方各有道理,也各有偏颇。因为作为戏曲,最高境界应该是“词与法两擅其极”,所以吕天成《曲品》总结说:“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明清传奇的体制特征明清传奇指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的篇幅较长的戏曲样式。其基本体制特征有二:(1)由“曲、白、介”三者构成,几乎等同

7、于元杂剧“曲、白、科”(可参见南戏的体制特征)。(2)剧作通常有固定不变的套式。如第一出“副末开场”(或叫“开场”、“家门”等),由副末上场,念一或两首词浑写大意与叙述剧情梗概;第二出“正戏开场”(李渔谓之“冲场”),几乎都由“生”“冲场”(即“生”第一个上场);全剧结束有“卷场诗”(或称“收场诗”、“散场诗”的),或五言或七言,或四句或八句,或概括全剧,或点明题旨,或抒发情感等。《桃花扇》艺术特色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作品剧前有《考据》一篇,列举了重要历史事实所依据的资料。虽然重视历史真实

8、,但不拘泥于历史,有些地方也作了必要的艺术加工和提炼。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如剧中主人公侯方域在明亡后隐居家乡,并未人道,作者在剧中写他与李香君人道,显然是出于创作意旨的需要。2、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李香君以浓厚的政治色彩显示了鲜明的个性。侯方域摇摆不定的复杂性格在政治斗争中也得到突出表现。如《却奁》中写李香君清醒的政治头脑,鲜明的政治立场,突出表现了李香君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个性特征。侯方域注重名节,关心国事,却对阮大铖有恻隐之心。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