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

ID:10725553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_第1页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_第2页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_第3页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_第4页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理论的价值评价“报花消息是春风,未见先教何处红。”其实,早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那些在科学前沿从事创造性工作而又有哲学头脑的哲人科学家,诸如彭加勒、迪昂、爱因斯坦等人,就已明确洞察到事实评价面临的困境,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对当代科学哲学家无疑具有某种启示。在本世纪中叶,科学哲学家们认真思索了科学理论评价问题,结果发现事实评价无论如何是不充分的,因为事实评价面临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约困难。于是,价值评价作为不可或缺的补足物便应运而生,堂而皇之地介入科学理论的评价过程中。一、事实评价面临的困难1.实验事实(或观察资料)很难充分证实一个理论。科学理论是普遍的、全称的命题,而实验事实是

2、特殊的、有限的;因此,无论是归纳概括,还是归纳预测,在逻辑上都是成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归纳推理只不过是我们的习惯和本能,它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这就是所谓的休谟问题或归纳之谜。休谟问题由于古德曼(N.Goodman)提出的“新归纳之谜”而变得更为令人困惑了。古德曼注意到,在休谟的简单枚举形式的归纳推理中,有些“推理”是无效的,其概括或预测是不能被相应的证据认证的。例如,一特定铜块导电也就增加了断定其他的铜块导电的陈述的可靠性,因而也就确认了所有铜导电的假设。然而,现在在此房间中的某人是第三个儿子并不增加断定在同一房间中的其他人也是第三个儿子的可靠性,因而并未确认在该房间中的全部人都是第三个儿

3、子的假设。可是在这两种情况中,我们的假设都是证据陈述的概括。古德曼把前一类情况中能够得到事例认证的假设称为“类律假设”(laination)引起的,而不充分决定则是做出科学判断的真正的特征。接下来的两个困难是事实评价的逻辑困境。最后两个困难是事实评价的现实困难。这些困难迫使我们不得不在事实评价之外另觅出路。不仅如此,当我们考虑到科学并非超历史、超文化、超人类的事业,而是一种人文事业时,弥补事实评价之不足的价值评价就呼之欲出二、价值评价的必要性和理智价值标准科学不是静态的知识实体,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知识因而是一种历史产品。同时,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科学文化,它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

4、化,而且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这样一来,科学理论的提出、评价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也依赖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开普勒最初选择哥白尼主义,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卷进丁当时的新柏拉图运动和赫米斯运动。德国浪漫主义使那些受影响的人容易承认并接受能量守恒定律。19世纪英国的社会思潮促使人们接受达尔文的生存斗争观念。另外,某些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意识形态的诸种因素也会在一个时期拒斥真正的科学理论,例如只要回顾一下在苏联学术界李森科主义的兴衰史,以及中国学术界对遗传学、共振论、控制论所进行的“革命大批判”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科学是人为的科学和为人的科学。科学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上帝,而是有血有

5、肉、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的人。他们的个性和情感不仅仅体现在对真理的热爱和对成果的喜悦上,而且也体现在追求真理、建构理论的过程中,这就不免给科学或多或少打上了人类本性的印记和个人品味和风格的印记,给科学理论的评价注入了价值的因素。所有这一切,再加上事实评价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构成了价值评价进入科学的合情合理的根据。价值评价势在必行。价值评价包括社会价值评价(其评价标准是由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决定的)、个人价值评价(其评价标准是由个人的个性、气质、偏爱等个体因素决定的)和理智价值评价。理智价值评价的标准基本上是合理性的,是科学共同体大体公认的,而且是作为一个物种的人类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下面

6、,我们拟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科学理论的理智价值评价标准。1、彭加勒的简单和方便标准彭加勒洞察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既不是由经验事实后验地惟一决定的,也不是由先天范畴先验地惟一地决定的,它们原来是约定。约定既要受实验事实的引导,又要避免一切矛盾,但选择仍然是自由的,是出于简单和方便的考虑指导我们去选择。2、爱因斯坦的“内部的完美”标准爱因斯坦提出了科学理论评价的“双标尺”标准:其一是“外部的确认(externalconfirmation)”,其二是“内部的完美(innerperfection)”。前者是事实评价;后者是价值评价,它指的是对科学理论的前提的“自然性”或“逻辑简单性”的要求。

7、爱因斯坦看到,内部的完美从来都在选择和评价各种理论时起重大作用,但是确切地把它们表达出来却有很大困难。这里的问题不单是一种列举逻辑上独立的前提问题(如果这种列举竟是毫不含糊地可能的话),而是一种不可通约的质的相互权衡(reciprocalensurablequalities)问题。不过爱因斯坦注意到,不管怎样,预言家们在判断理论的内部完美时,他们之间的意见往往是一致的。在这里,我想顺便指出:《爱因斯坦文集》把inmen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