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22324
大小:24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07
《dg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G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第三章DG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管理办法3.1DG银行的经营情况3.1.1历史沿革概述199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关于筹建DG市商业银行的批复》(广州银复[1999]**号),批准DG市商业银行(DG银行的前身)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筹建。根据前述筹建批复,1999年7月27日,该市原14家城市信用社以及19家独立核算营业部的原有法人股东和自然人股东、财政局、镇财政所以及52家企业签署《发起人协议》,共同发起设立了DG市商业银行。1999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关于DG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广州银复[1999]**号),同意DG市商业银行开
2、业,并核准了公司章程。根据上述开业批复,DG市商业银行开业之时,纳入组建范围的14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19家独立核算营业部按协议自动解散后成为DG市商业银行总部直属的支行,原城市信用合作社107家分支机构中的65家改建为支行,其他42家在开业一年内进行归并。该市原城市信用合作社140家机构的债权债务转为DG市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2008年2月14日,经银监会批准,更名为DG银行。DG市商业银行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89,218,723元。2005年,DG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DG银行目前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636,800,000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DG银行资产总额792
3、亿元。2009年12月底实现净利润9.06亿元。DG银行从2006年至2009年的经营情况见下图:3.1.2业务经营概况截至2009年12月31日,DG银行的总资产、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792亿元、591亿元和324亿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DG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占该市所有金融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的12%和10%。[31]DG银行总部位于DG市,地处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根据其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地级及以上大城市中,DG市位居第二,同时,DG市是全国信用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金融信贷资产质量居广东省第一。DG
4、银行的业务和网络主要位于DG市,凭借此区位优势和自身努力,DG银行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DG市拥有较高的品牌认同度、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高效的营销网络。2009年中国《银行家》公布的200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本行荣获“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第一名”和“最佳品牌营销城市商业银行”称号;2010年英国《银行家》公布的2009年度全球银行类1000强,按一级资本排710位,资产回报排名235位。DG银行从2006年至2009年的经营情况见下图:1.不良贷款余额大,不良贷款率偏高DG银行的不良贷款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积累起来的。当国民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时
5、期,企业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银行贷款总额的增加,产生的不良贷款也逐渐增加。2.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大由于企业诚信状况差、法律制度不完善、贷款手续不全等原因,DG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难度很大。其中呆帐贷款基本上回收无望,要直接用资本金冲销,或靠银行风险准备金核销,银行风险准备金的主要来源是从银行的经营利润中提取。另外,根据核销规定,对每笔呆帐贷款的核销,其各项要件手续必须齐全。但从实际情况看,要办理核销的要件手续较难。对可以通过各种处置手段回收的贷款,由于种种原因也面临回收困难。例如,有些抵债资产变现困难,法律起诉胜诉后执行困难,企业恶意逃废债使银行难以回收贷款。同时,
6、由于政府政策扶持侧重点问题,使有些企业难以实施企业重组,从而难以盘活企业资产,导致难以盘活银行不良贷款。截至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2月31日,DG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41亿元、5.29亿元和5.0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2.41%、1.88%和1.57%,实现余额和比例的双降;拨备覆盖率则分别达到109.03%、157.81%和156.26%。从上述的数据来看,近三年以来,DG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下降,但与国内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仍有差距,见下表。者自身的原因,如借款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大面积亏损、企业改制过程中银行债务的悬空和逃废等银行自身的产权。三是银行
7、经营管理的原因,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信贷管理上的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风险约束机制等等由此造成一些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投资失误等。实际上,这些造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常常是密切相关、共同作用的。1.外部客观原因(1)政治性和政策性风险①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有关政策不衔接、不及时、不到位,造成有些企业借转制、兼并、破产之机悬空、逃废银行贷款。有些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将原企业一分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