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

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

ID:10717543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_第1页
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_第2页
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_第3页
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_第4页
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析朗读教学中的几种“过度”现象邵龙霞朗读,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学生能把课文读流畅,读出味儿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肯定不差;反之,如果学生朗读时添字、漏字,结结巴巴,那么他(她)的语文学习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朗读教学备受语文教师的青睐,“书声琅琅”已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风景。但透过一片热闹繁华的读书声,我们也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的指导方式、目标定位、评价尺度方面存在着一些“过度”现象,直接导致很多学生朗读兴趣不浓、朗读能力无多大长进。解析这些“过度”现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朗读教学,让学生借助朗读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切实提高自身的言

2、语素养。一、警惕过度“技术化”不少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除了将句中的停顿标注出来,还详细地标出轻音、重音,甚至不遗余力地指明某个字、某个词要延长几秒钟。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一课,在指导朗读环节,教者对下列长句子做了如下标记: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吸吮声”要读得慢一些),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在加快”要读得快一些)教师明确指出遇到“/”要停顿半秒,加着重号的部分要读得重一些,“吸吮声”三个字要一字一顿,“在加快”要读得快一些,在一秒钟内完成。结果学生的朗读很整齐,但却完全是一种“朗读

3、腔”,甚至听起来有些怪异。【现象解析】放慢脚步,曲径通幽——朗读,应插上“理解”的翅膀朗读需要教给方法,但是不能退化到纯技术的层面。如果只是简单地对节奏、语速、轻重作出硬性的标记,学生的朗读只能算是鹦鹉学舌,没有真正悟得朗读方法。朗读是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朗读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出味道。一味地教给朗读的技巧,忽视学生内心的感受与理解,就会导致拿腔捏调、矫揉造作的假情感朗读。朗读教学,要回到“文本整体”。指导朗读长句子,不要急于求成。而应将长句子放到文本的整体语境中进行朗读指导。有这样一首小诗:散步时/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

4、/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诗道出了孩子的心声——享受过程,不要过于功利。带着学生朗读,其实就像“散步”,不是直奔朗读的技巧目标,而是关注朗读理解的过程。学生朗读课文,需要慢慢熟悉文本,需要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然后再来朗读长句子,才能体悟到读好长句子时合适的停顿、语气。脱离了“文本整体”的关照,直接告知朗读的技法,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朗读教学,要唤醒“内心体验”。朗读者把无声的文字变换成有声的语言,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机械转换,而是一种基于自身理解与感受的创造性的呈现。朗读不仅要眼到、口到,更要“心到”。“教师进行朗读教学,就是要求和指导学生沿着课文言语的阶梯去

5、攀登课文精神境界的高峰,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作品的言语积淀为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能勾连文本意义与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才能真正做到朗读与理解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二、警惕过度“自由化”在不少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对朗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请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美美地读一读课文”……这样的话语,看似给了学生足够的信任,却因为没有适宜的指导而形同虚设,成为一种噱头。学生对此习以为常,读起课文来,要么与之前相

6、比并无两样;要么别出心裁,为了“自由”而自由,故意变换腔调。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一年级教师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为了凸显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教师几次三番地请学生站起来读出不一样的语调。有的学生说“喂”要读得高一些,表示小松树很骄傲;有的说“喂”要读得很短,表示小松树很不礼貌;有的说“喂”要读得很轻,表示小松树瞧不起大松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表示了赞许。结果当教师提出“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它没有听见…它不想理小松树

7、”……学生的理解完全扭曲了文本所赋予大松树的宽容、谦虚的形象。追溯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读好小松树的话,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距离遥远,再加上小松树是得意扬扬、自命不凡,读“喂”这个字时,一定是“高而长”,以便引起山下大松树的注意,传达出它的“骄傲”。为了追求个性化的朗读,教者一味地顺从学生,学生的语文学习便只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现象解析】哈姆雷特不是贾宝玉——朗读,应伴随“思考”的生长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这本身没有错。但个性化的朗读,不是放任自流。面对学生不够正确的朗读,甚至是错误的解读,教师如果还是一味地夸赞学生,迁就学生,那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