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优于个人备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集体备课优于个人备课论文1问题的提出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已有十余载。十年如一日的备课过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集体备课是指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1问题的提出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已有十余载。十年如一日的备课过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集体备课是指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以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备课有“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形式,它们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我认为“集体备课”更有效地服务于“个人备课”的成长。三月份,我们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两次语文学科公开课研讨活动,其中有二年级《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样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给大家的感觉是“闷课”。教者与学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课堂只有预设却没有了生成。如赏析课文这个环节:师:课文中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显得无从着手,无言以对。)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依然保持沉默。)师:请你们默读课文,把
3、你认为有趣的部分画出来。生:第7自然段中叔叔很有趣……此时课堂上只有老师不停的问,学生的思绪好似雾里看花,似懂非懂,预设的问题难以“激起千层浪”。殊不知问题的设置可以带给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及感悟,是老师循循善诱艺术教学的呈现,是串联上下课文教学的一种途径。然而,老师根本没注意到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发散。当孩子们还在为第一个问题梳理文本的时候,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学生没有汇报的过程,课堂也就没有动态生成的效果,导致语文课没有语文味。是什么原因呢?研讨结束后,我认真思索了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个人备课”没有发挥实
4、效,没有遵循个人备课的几项有效原则:①备好学情;②备课要备出深度、宽度;③要坚持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要坚持中心人和辅助备课人整合教案,要坚持首席教师把关。正因为执教老师没有做到这几点,课堂上老师教得随意而盲目,学生更是如此,最后教学就在这种随意而盲目的状态下结束。失败后总结成功的经验。所谓“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要想提高教学水平,还应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2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2.1备课内容和方法上要做好“三备”:①备“课标”和“说明”。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5、②备学生和学法。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全面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症下药地讨论议定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内容设计学法指导,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③备教材和教法。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采取有效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主动参与。2.2备课形式上要做到“四定”:①定时间: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还应安排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星期1~2课时;②定地点:各年级组教师办公位置基本按各备课组排位,这样便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③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
6、定讨论课题;④定中心发言人: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应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2.3备课目标上要做到五“明确”:①明确基本知识点;②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③明确思想教育结合点;④明确知识迁移结合点;⑤明确重难点。3集体备课的优势3.1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手段也可以理解成教学方法,都说“教无定法”,这在个人备课中感触最深。每个老师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本就有所不同,再加上我们正处于新旧教材衔接阶段,教材资源也各具特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再加上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等种种
7、因素决定教学手段不可能统一化,那么只能尽力去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足以顶个诸葛亮”。记得去年我参加了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题材《狮子和鹿》。送教前,我在本部先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是先借助试教的过程,接受语文组成员的集体评价意见,再进行修定教案。当时我个人的备课思路是准备实施远程教学。考虑到童话故事情节比较生动,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导入教学环节中,设计用音像课件呈现直观、形象、生动的效果,这样凸显童话素
8、材的感染力及教学手段的技术化。但试教后,老师们给我分析种种客观因素:送教下乡,条件有限。没有很好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学生素质不能等量齐观,课件直观形象展示固然好,但“声光电影”未必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求欲望,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用试讲故事(范读课文)代替了音像课件。虽是一个简单的导入环节,但课堂效果却有了出乎意料的收获——学生从中感受到了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