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ID:10705464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_第1页
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_第2页
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_第3页
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_第4页
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标记CD117、CD34、SMA、S-100蛋白4种抗体于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确诊24例间质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24例GIST中CD117阳性表达率为87.5%,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9.2%;SMA的阳性表达率为41.7%;S-100的阳性表达率为8.3%。结论CD117、CD34对胃肠间质瘤特异性表达,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GIST多发于中老年,肿瘤细胞形态多样,结构多样;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

2、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最有诊断价值的依据,但间质瘤良、恶性诊断上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学;免疫组化;CD117;CD34;S-100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7tumors,GISTs)分化尚未明确,以往根据发生的部位和形态学的多样性表现被诊断为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近年应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特定抗原和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标记,研究结果对胃肠间质瘤的组织起源、病理诊断标准和生物学行为仍然存在分歧。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命名胃肠间质瘤(GIST)并描述

3、了这是一组位于胃肠道和肠系膜上具有明确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的胃肠道肉瘤[1]。本文通过对一组胃肠间质瘤的回顾研究,以提高对间质瘤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1月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为男16例,女8例,中位年龄51(29~72岁)。胃13例,小肠及结肠8例,肠系膜3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发现腹部包块等。1.2病理学标准GIST良、恶性判别采用Lewin[2]的标准:即将GIST的恶性指标分为肯定恶性指标和潜在恶性指标,从而将GIST分为良性间质瘤(无恶

4、性指标)、潜在恶性间质瘤(仅具备1项潜在恶性指标)、恶性间质瘤(具备1项肯定恶性指标或2项以上潜在恶性指标)。肯定恶性指标为:①远处转移(经病理证实);②浸润邻近脏器。潜在恶性指标包括:①胃间质瘤>5.5cm,肠间质瘤>4cm;②胃间质瘤核分裂数>5/50HPF,肠间质瘤只要出现核分裂,就具有潜在恶性;③肿瘤坏死明显;④核异性大;⑤细胞密度大;⑥镜下可见黏膜固有层或血管浸润;⑦上皮样间质瘤中出现腺泡状结构或细胞球结构。24例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7例,恶性14例。1.3方法HE染色7甲醛固定,常规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北京中衫公司即用

5、型第二代免疫组化EliVisionplus广谱试剂盒。免疫组化二代二步染色法标记CD117、CD34、SMA、S-100蛋白。2结果2.1病理组织学观察①大体形态:GISTs肿块可单发或多发,体积大小不等,小者为黏膜下或肌壁间结节,大者为肌壁内肿块或向腔内生长,可继发黏膜溃疡,也可向浆膜侧生长形成浆膜下肿块。肿块边界较清,但无真包膜,多呈膨胀性生长。良性间质瘤3例,瘤体一般较小,直径2~4.6cm,平均直径约3.5cm切面实性灰白,质地韧。潜在恶性间质瘤7例,体积较大,直径3.5~10cm,平均直径约6.5cm,切面实性灰白或灰红色,或伴出血囊性变,质地

6、较韧;多数瘤组织边界较清楚,有2例与周围组织有粘连。14例恶性间质瘤瘤体大,最大直径20.5cm,最小瘤体直径4.5cm,平均直径约11.5cm,5例累计浆膜外、肠系膜或大网膜多发瘤结节,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细腻呈鱼肉状或脑回状,可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②组织学形态:GISTs瘤细胞形态主要为梭形和上皮样形。大部分梭形瘤细胞排列呈束状或交织状,灶性可呈车辐状、栅栏状及围绕血管呈器官样排列。上皮样形瘤细胞主要成弥漫片状、巢状和腺泡状排列,多数瘤细胞胞界较清楚,细胞呈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或呈镰刀形,可出现胞质空泡化,似印戒样细胞。本研究24例肿瘤中梭形细胞

7、型13例(54.2%),上皮样细胞型5例(20.8%),混合型6例(25%)。72.2免疫组化染色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抗体CD117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细胞质或细胞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CD34定位于细胞膜、SMA定位于细胞质、S-100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CD117与CD34阳性瘤细胞一般呈弥漫或片状分布,而SMA与S-100阳性瘤细胞大部分为散在或小灶状分布。24例GISTs的CD117阳性21例(87.5%),CD34阳性19例(79.2%),SMA阳性10例(41.7%),提示平滑肌分化。S-100蛋白阳性2例(8.3%),提示神经分化。CD117

8、和CD34共同表达16例(66.7%),CD117单项表达4例,CD34单项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