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农发行的发展才能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国务院总理温家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强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如何强化中国农业发
2、展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坚持科学发展,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从我国“三农”、金融业和农发行现状出发,农发行要坚持面向“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不动摇,坚持商业化经营方向打造现代银行不动摇,坚持一级法人不动摇,继续扩大商业性贷款范围,科学分担商业化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双重压力,综合运用体制、机制、政策等各种手段,发挥农发行依托中央政府、沟通中国城乡,既是国家农村经济宏观调控工具又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经营平台的优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骨干和支撑作用。一、农发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国家扩大了农发行业务范围的近几年,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3、在逐年增强。到末,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10224亿元,比年初增加1380亿元,同比多增407亿元,增幅16%。一是支持粮棉油收购。农发行累放粮棉油收购贷款2752亿元,同比增长8.8%,保护了农民利益。二是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累放粮棉储备贷款415亿元,保证了中央及各级地方粮棉增储、轮换计划的顺利实施。累放贷款254亿元,支持化肥、食糖、肉类、油脂等专项储备。累放贷款125亿元,重点加大对生猪和奶业等支持力度。三是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累放贷款446亿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93个,其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项目44个,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31个,农
4、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项目37个,农村路网项目259个,农村水网项目75个(其中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6座),农村电网项目22个,农村能源项目79个。四是大力支持产业化经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和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累放贷款1051亿元,同比增加482亿元。全面开办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对2262户小企业累放贷款83亿元。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农发行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资金自给能力增强。在货币政策趋紧、市场利率波动加剧的形势下,农发行创新债券发行品种,累计发行金融债券23期2501亿元;各类存款旬均余额达2210亿元,同比增加398亿元;归还央行再贷款20
5、0亿元;资金自给率达到64.8%,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二是不良贷款继续“双降”。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下降34亿元,占比6.3%,下降1.4个百分点。三是经营效益大幅增长。实现经营利润148.8亿元,同比增盈61亿元,增幅70%;人均创利30.3万元,增幅70.2%。中间业务收入1.7亿元,同比增加0.7亿元,增幅75.3%。资金交易量累计4065亿元,实现收益5.6亿元。,农发行信贷规模首次超过万亿元,经营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农发行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由过去单一支持粮棉油购销储业务,逐步形成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
6、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末贷款余额比末增加3035亿元,年均增幅12.5%以上;新开办信贷支农业务8项,贷款余额112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1%,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明显增强。近三年,农发行实现了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年累计发行金融债券6503亿元,累计归还央行再贷款2441亿元,资金自给率64.8%,比提高49个百分点,形成了以市场化为主的多元筹资新格局。经营利润大幅增长,比增加124.8亿元,年均增长83.7%;人均利润增加2
7、5.6万元;资产利润率1.47%,增长1.2个百分点;收入成本率19%,下降了5.1个百分点。一季度,农发行支农贷款投放大幅增加。各项贷款余额10664亿元,比年初增加440亿元,同比多增324亿元,是上年同期增量的3倍。其中粮棉油购销储贷款621亿元、占46.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219亿元、占16.5%;农村中长期贷款185亿元、占14%。“一体两翼”均衡发展,信贷支农作用更加明显。存款大幅增长,各项存款旬均余额2434亿元,同比增加519亿元,财政性存款和企业存款等低成本资金增加较多,付息负债综合成本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