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疗方法[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组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用中药麻黄、杏仁、防风、乌梅、银柴胡、五味子、桔梗、蝉衣、甘草等中药辨证加减宣肺祛邪平喘治疗。结果: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定,显效15例,占41.67%,好转19例,占52.78%,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宣肺祛邪平喘的中药治疗效果良好,并能预防哮喘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疗法;平喘[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
2、4-4721(2010)05(c)-088-02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6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疗方法[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组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用中药麻黄、杏仁、防风、乌梅、银柴胡、五味子、桔梗、蝉衣、甘草等中药辨证加减宣肺祛邪平喘治疗。结果: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定,显效15例,占41.67%,好转19例,占52.78%,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宣肺祛邪平喘的中药治疗效果良好,并能预防哮喘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咳
3、嗽变异性哮喘;中医疗法;平喘[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88-02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6asthma)又称隐匿型哮喘或咳嗽型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作为其唯一或主要症状,而无典型哮喘发作的喘息和呼吸困难,通常咳嗽比较剧烈,有气道高反应性,容易误诊误治。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如不积极治疗有10%~50%的患者可变为典型的哮喘。近年来不少学者根据咳嗽变异性哮喘素体脾肺气弱、卫外失固、邪气入侵的基本病机,尝试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4、,并有较多的临床试验报道,以获得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证据,指导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中本校1997年1月~2009年12月中医门诊运用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997年1月~2009年12月本校中医门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3~19岁,平均16.2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年。咳嗽发于春季16例,秋季13例,冬季5例,夏季2例。所有患者在本院或外院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均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效果良好,但停用
5、后症状反复发作,不能有效缓解。全部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咳嗽。排除肺部其他疾病,无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1.2诊断标准标准为[1]:①慢性咳嗽,尤其是夜间刺激性咳嗽明显者;②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BDT)阳性者,或呼气分流速(PEF)日间变异率>20%;③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咳嗽显著缓解;④排除其他原因诱发的慢性咳嗽。1.3治疗方法6根据感染情况使用中药。其基本组方:麻黄、杏仁、防风、乌梅、银柴胡、五味子、桔梗、蝉衣、甘草。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减,有咽部异物感加陈皮,咽干不
6、适加金石斛,口苦苔黄加黄芩,病情缠绵不愈加黄芪,心情郁闷用逍遥散加香附、郁金等。属寒者加炙麻黄、生姜;热者加金银花、黄芩。以上药物均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遍,混匀,早晚各服用1次,连用10d。1.4疗效评定标准以咳嗽症状变化为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症状完全缓解或较治疗前明显减轻。②好转:症状有所减轻。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1.5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10.0软件分析。2结果本组36例患者确诊前均经抗生素、抗病毒及各种止咳化痰药物治疗,咳嗽迁延不愈,确诊后应用中药祛痰通络,5d起效,治疗10
7、d后进行疗效评定,显效15例,占41.67%,好转19例,占52.78%,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继续维持治疗2~3个月,病情基本稳定。3讨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常表现为慢性、顽固性、阵发性的咳嗽,并有夜间发作,主要6以慢性咳嗽为主,不伴有喘息症状,呈季节性或非季节性发作,以夜间或凌晨为重,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持续时间长,可达几周至数年[2],可因物理化学刺激如烟味、异味或冷空气刺激而诱发,由于患者气道存在变应性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和气道的高反应性,其本质与典型哮喘无异,
8、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认识及诊断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常造成误诊误治。其常因缺乏喘息症状而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中医认为,哮证宿根是痰,肺不布津,脾不运化,肾失蒸化水液等均可致痰浊内生。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遇感引触,痰随气升,壅塞气道,致痰鸣哮喘。尹良胜[3]认为哮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