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农村金融生态是指涉农金融机构运行的外部环境,但当前农村金融生态尚不尽如人意。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缺陷,并提出建设农村金融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建议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法律环境不完善 当前与农村金融有关的法律、执法、守法尚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有些县乡政府的法制意识不强,存在行政干预法律、以权代法的现象,执法效率低下;执法部门尚未能主动介入调查农村贷款欺诈行为、恶意逃债和赖债行为,运用法律手段遏制
2、和制裁金融诈骗和逃债行为的力度不够,金融案件的执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农贷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贷款农户的金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金融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影响其守法的程度;我国现行的《破产法》未赋予债权人主动申请将债务人破产清偿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债务人的约束力,另外,企业破产清算程序也不甚规范,以及《个人破产法》缺失,均不利于尊重和维护金融债权。 2、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完善 人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其诚信理念和认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受教育的机会,目前我国4.9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
3、,文盲半文盲占7%。从总体上看,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一定程度影响其守信度。从全国看,农村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滞后,社会信用文化缺失,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金融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远未形成。农村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业发展缓慢,缺乏一个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金融企业难以获取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做出准确的信贷决策。在农村,逃债、躲债和赖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但失信惩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缺乏对债务人违约的制约。 3、农村金融市场残缺不全 与大中城市金融市场相比,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4、不健全。上世纪末,各国有商业银行从管理和效率角度出发,逐步收缩农村阵地,一方面撤销乡村地区的业务网点,另一方面大幅度上收信贷权限,而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贷款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近年来也呈萎缩趋势,业务空间日益狭小,从1999年开始,农村信用社成了乡村地区唯一的农村金融机构和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市场供求不平衡,包括总量供求不平衡和结构不合理。总量上,一方面,全国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中,农业贷款余额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自1997年以来呈下降趋势,目前分别仅占5%左右,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每年农村资金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
5、储蓄等渠道外流达三千亿元以上。结构上,生产性贷款多,消费性贷款少,短期贷款较多,中长期贷款基本没有;市场不完整、金融品种单一,基本只有农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极少。 4、农村金融主体弱化,金融服务缺位乏力 农业信贷投入不足在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已构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驾马车的基本框架,但这三家由于服务对象、经营目标以及规模实力等原因使目前农村社会化金融服务缺位,信贷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加快,在基层的金融服务出现断层。近年来,农业银行经营方向日益向着商业化转移,信贷重心逐步转向城市,如同
6、其它国有商业银行一样,采取信贷管理权限上收、组织资金逐级上存的经营方略,除了个别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外,县域乡镇营业所的主要任务则是组织存款、清收贷款本息。这种只存不贷的经营方式,偏离了其服务农业的基本宗旨,使农业银行在基层的金融服务出现断层。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功能存在缺陷。农业发展银行目前只承担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的任务,实际上仅成为粮棉收购部门的财务总管,其它诸如对农业提供基本建设贷款和农田水利科技开发与推广等贷款均无顾及,职能单一,服务农村经济存在严重缺陷,对于调整农业结构、有效支持三农存在极大限制。 5、农村信用社存款萎缩,经营运作乏
7、力,金融服务缺位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纽带和桥梁。然而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其资金拮据,经营困难,对三农的有效供给不足,金融服务不够到位。主要原因有:农村信用社存款萎缩,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