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灵动尽在问题中

思维灵动尽在问题中

ID:10678891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思维灵动尽在问题中_第1页
思维灵动尽在问题中_第2页
思维灵动尽在问题中_第3页
资源描述:

《思维灵动尽在问题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思维灵动尽在问题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提问,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本文以平时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如何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中国9/vie  一、  问题设计由浅入深  ��题的设计应该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学记》中也有记载:“善问者如功坚木,先其易者,

2、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循序渐进是教学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设计问题应符合学生情况,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转化》一课时,例2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直接让学生解答,很多学生都会想到用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而很难想到数形结合的方法。所以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关于例2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出示例21/2+1/4+1/8+1/16+1/32+1/64+1/128)  师:观察这道算式,有什么规律?你准备怎样计算?(学生思考)用通分的方法,有点麻烦。这样

3、一组有规律的分数相加,能不能转化成简单的算式呢?研究复杂的问题,通常可以怎样开始呢?  引导学生得出:从简单的例子开始,先研究1/2+1/4;1/2+1/4+1/8;1/2+1/4+1/8+1/16……再找规律。  师:1/2怎么表示?1/4呢?你会画图表示1/2+1/4吗?(先让学生自己画,再汇报画法)把什么看作单位“1”?  师:(课件出示正方形)1/2和1/4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图形?数和图形一一对应起来了!观察算式和图形,想一想,这个算式可以转化成什么算式?  在研究1/2+1/4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研究其他算式,并帮助学生得出通过数能看到对应的形,在形中能

4、找到对应的数,这种方法叫数形结合。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一个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找到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水到渠成。由于提问有层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变强,而且乐学、善学、爱学。  二、把握时机不愤不启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如何让学生进人“愤悱”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提问时机,选择“最佳时机”提问,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生疑”“质疑”“

5、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和与积的积偶性》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探索出“两个数和的奇偶性”之后,让学生判断一些算式的奇偶性,一方面对探究出的规律进行巩固,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几个数和的奇偶性”打下铺垫。以下是这一环节的一个教学实录:  师:320+131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如果再加上一个偶数,和是……?(奇数)再加上一个偶数呢?再加上一个偶数呢?咦?怎么这个偶数加了像没加一样,结果都没有什么影响?  师:这回我们再加上一个奇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再加一个奇数呢?(奇数)再加一个奇数呢?(偶数)加上一个奇数,

6、和的奇偶性就有了变化。  师:这样看来,你觉得和的奇偶性和谁有关?(猜想:奇数)  师:如果是几个自然数相加,它们和的奇偶性和加数中的奇数有什么关系,又有怎样的规律呢?让我们继续去探索。  上述教学中我通过“你觉得和奇偶性与谁有关”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两个数和的奇偶性,还巧妙地感悟到和的奇偶性和奇数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几个数和的奇偶性做了铺垫。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只有吃透教材,提问时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所以,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问题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问题规

7、律的探求处提问,只有适时、科学地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促进生成激活思维  生成是不能预设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成。教师除了要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设计好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迅速地根据教学实况设计提问,适时引导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思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当学生知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后,我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纸,自己动手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它的,最后请学生们把自己的成果粘贴在黑板上。学生纷纷上黑板粘贴

8、作品。这时候,我发现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