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ID:10676062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_第1页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_第2页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_第3页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_第4页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败。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因,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应做的制度选择。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改革 激励与约束机制    面对2006年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压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急迫。2003年年底以来,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频密推出,直

2、指金融改革的核心——银行法的修订、利率自由化、市场开放、发行次级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等等。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改革也提上议事日程。    一、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动因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主体虚置,所有者缺位,不能有效行使剩余索取权和监督权,而对于高管人员来说,除了利润留成制度,缺乏更好的利益驱动机制,使所有者和高管人员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相容,难免会出现“内部人控制”,导致经营效率低下,经营缺乏发展的冲动。造成上一级代理关系的代理人充当下一级代理关系的委托人,从而出现某一级银行既是代理人,又

3、是委托人的现象,在银行自身没有足够的利益激励时,容易出现“道德风险”的行为,产生“内部人控制”,不利于银行的积累与发展。比如省分行既是总行的代理人,又是各支行的委托人,如果在分支行之间出现勾结行为,总行很难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事实上获得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强有力的控制权,使其利益在国有商业银行决策中得到了强化,同时,由于其在利益上与国有商业银行职工的趋同而结成同盟,从而损害了出资者的应有利益。内部人控制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具体表现为:第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短期行为十分严重。国有商业银

4、行的决策者只顾眼前的利益和任期内的政绩,而不考虑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发展战略。往往采取密集投资来谋求短时间的盈利增长,而不愿意进行制度变革。第二,转移国有资产。经营采用虚假投资、截留已收回的贷款的方式,将大量资金通过中间渠道流入个人腰包。第三,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指示财务人员在账面上做数字游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虚列成本,少报利润,制造亏损现象,以此达到偷漏税款和超常消费的目的;另一种是少列成本,虚报利润,制造盈利的假象,用以逃避经营责任和取悦主管部门或上级领导。所有这些内部人控制现象,主要是由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5、  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导源于传统的分配机制,由于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导致了分配关系的不规范,从而制约了激励与约束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从产权关系上解决国有资产代理人及其高管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对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查,被调查者认为现行激励与约束方式有效的仅占36.4%;48.6%的人认为不大有效;11.4%的人认为无效。而国有企业领导认为有效的仅为29.3%;认为不大有效的占47.99%;认为无效的占29.6%。这

6、些数据表明了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现行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著名的跨国公司看,无一不重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世界知名企业IBM公司,其CEO郭士纳2000年年度奖金高达800万美元。该公司规定经理层必须强制持股,使个人利益与公司业绩捆绑在一起;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还通过高额工资、优厚福利、鼓励购买公司股票增强公司凝聚力。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体制,导致激励与约束机制不灵活,且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无一不与产权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为了在退休前

7、谋私利而故意扭曲企业行为,使企业走向衰退的境地,这种“59岁”现象说明了国有产权制度与激励约束制度的僵化。    二、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信息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和激励经济学的发展,以及Tirole(1994)和Dixit(2002)等学者对激励问题的开创性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学的激励与约束理论。  经济学激励与约束理论主要是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代理人的努力程度难以观察且直接监督的成本过高。因此,要减少因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就需要建立

8、以代理人业绩为基础的激励型报酬方案,通过风险分担和激励相容(incetive-patibility)来激发代理人努力敬业。制定激励型报酬方案的前提条件,一是委托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即他需要代理人做什么;二是代理人的业绩可以被观察和能够被第三方(如法院)所证实,即具有可合约性(contractibl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