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64668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企业内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内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引言 自1938年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因财务造假舞弊事件以来,一系列因财务问题而产生的公司丑闻不断涌现,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近几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华盛顿互惠公司被接管、AIG集团危机和法国兴业银行的舞弊等事件震撼了全球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有序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人们对资本市场和全球经济的信任危机。从国内看,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有色金属行业首批AAA级信用企业的中国铝业,于2008年4月也被卷入一桩涉嫌财务造假丑
2、闻中。2009年11月,中国夏新电子3年前的财务作假虚增利润案件终于等到了“审判”。2010年3月有着“天上彩虹,人间长虹”之称的老牌蓝筹四川长虹,因一则数年来虚增销售收入达50亿元的财务丑闻消息,再度把四川长虹这个曾经的彩电大王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些财务造假、舞弊、财务危机、破产等案件的频繁发生,令许多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失去了信心,市场经济的秩序也受到严重的打击,社会各界人士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环境体系建设的控制中。而企业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在企业
3、内部控制中起基础性作用。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对于企业内部环境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对于内部环境的评价研究方面也大多使用定性分析法,对于实践层面的研究和定量的研究尚少。鉴于此,本文拟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企业内部环境指标体系的建设,并适量使用定量分析方法,为实现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现实的基础。 二、文献评述 企业内部环境是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认识和深化而发展的。在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环境的发展主要始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注册会计师关注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发端,并不断融入企业管理中,直至
4、发展至今。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牵制阶段,内部环境还没有纳入人们的视野,直到内部控制的结构阶段,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要素,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其中认为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自此内部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内部控制框架阶段,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环境成为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同时强调了“人”在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到了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整合框架》,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阶段,提出了风险管理框架,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扩充为基于风险管
5、理的八要素,同时将原来的“控制环境”更改为“内部环境”。自此,内部环境发展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借鉴西方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在借助政府机构颁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来推动的。正如谷祺和樊子君说的,“在我国学术界,1980年以前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除了在生产管理方面有一些应用外,在理论研究上基本是空白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探索和研究。1984年4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首次在我国提出内部控制这一概念。198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内
6、部控制做了明确规定。这时,内部环境并未纳入人们的视野。1997年财政部颁发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才真正地提出了“内部控制环境”这一词。同时认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并提出“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1.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2.组织结构和权利、职责的划分方法;3.控制系统。”此后,我国会计理论界掀起了对内部控制及其环境研究的热潮,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想。直到2008年6月,五部委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以及2010年4月又颁布
7、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至此,关于内部控制和内部环境理论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中,认为内部控制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同时,提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计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 三、企业内部环境要素构成 在内部控制的框架阶段,COSO报告认为控制环境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2004年发
8、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更加注重风险,将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引入内部环境,认为内部环境还应包括风险管理理念、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而我国的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认为,内部环境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