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维视角来看“三生教育”

用多维视角来看“三生教育”

ID:10664174

大小:60.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用多维视角来看“三生教育”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用多维视角来看“三生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多维视角来看“三生教育”----三生教育论文-->  用多维视角来看“三生教育”    摘要:对“三生教育”的理论探讨,应该从多维的视角对其进行探索、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化其本质,丰富毕业论文代写和完善“三生教育”的理论基础。事实上,“三生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类型化、实体化的教育。“三生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具有多重特性,它是一种体验性、发展性、过程性、和谐型、基础性、立体型、渗透性的教育。    关键词:三生教育;教育理念;多维度;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三生教育”,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活动”[1]。“三生教育

2、”作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一个复合概念,它体现了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即真善美的统一[1]①。对“三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应该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探索“三生教育”的实践特性以及理论特性,不断深化其内涵,丰富和完善“三生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三生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不是一种类型化、实体化的教育    “三生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各种观念、判断所组成的价值体系。从知识论角度来看,“三生教育”理念表现为两类知识形态:一类是“显性的知识”,那种挂在墙上的、写在纸上的、念在嘴上的、载在网上的教育理念,就属于这一类;另外一

3、类是“隐性的知识”,实际上就是那种深藏于学校成员、社会成员心中并对实际教育活动起着实质性影响的那一类教育理念。“三生教育”理念的隐性部分与显性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三生教育”的全部知识形态。这两类知识形态各有其特点,显性的“三生教育”理念有可能只说不做,可能会和个人行动之间形成脱节;隐性的“三生教育”理念则会使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自觉加以运用并且习而不察,内隐的“三生教育”理念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导向,人的所有行为都无法摆脱隐性理念的影响。一种教育理念的形成,一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三生教育”理念的形成也不例外):首先,通过个人的特定经历“生成”模糊知识(“内隐”于人的言

4、行之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其次,个人的模糊知识通过显性知识的分享从而社会化(主要以显性的明晰形式使他人理解);再次,社会其他个人吸收显性知识并使其成为隐性知识,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最后,完成教育理念形成的一个周期———从内隐到外显,再从外显到内隐。自“三生教育”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中单独开设课程以来,由于教科书的类型化与实体化特点,很多人将“三生教育”与传统的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等同起来,认为“三生教育”是一种类型化、实体化的教育,甚至认为“三生教育”就是一本教材、一门课程、一节课,将“三生教育”的各种理论或实践赋予了实体化、类型化的特征。实际上,

5、这仅仅是“三生教育”理念内化为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必经的一个环节。但“三生教育”显性的知识形态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种实体化、类型化的教育。当我们的教育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代名词的时候,我们的学校也彻彻底底“忘记了”“人”,学生也因此彻彻底底“忘记了”学校,成了一群“无目的的升学者”和“非本意的求学者”,最终导致教育偏离了本真。只有当“三生教育”内化成为社会成员内心深处的普遍价值观念、完成理论形态常识化的时候,才能对我们异化了的教育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三生教育”的课程、教材从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消失了,“三生教育”也就成功了。    二、“三生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感化性

6、的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方法性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三生教育”在各个方面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教育影响渗透到人发展的各个层面,不仅涉及思想层面,还表现在行为层面。“三生教育”的渗透性,还因其是一种教育理念而无处不在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大灾大难面前(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尤为如此。与其说“三生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不如说“三生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方法有一定的程序、模式(即标准化),也有一定的显性表现形式,其产生的结果是可预见的。“三生教育”虽然有具体的实施途径以及通过课程来实现其意图的具体方法,也有一定的标准、程序与模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三生教育”更大的意义在

7、于唤醒人们对生命主体意义的意识,关注人生命成长的本质并将其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单一的实施体系或途径,其结果具有潜在性和不可既忘性。再者,如果“三生教育”是作为方法的存在,那么其必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实现其终极意图或判断其成效。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三生教育”因其高度的主体性特点,教育结果往往难以预料。因受教育者内化加工(思想活动)或体验(情感)的参与,不能仅仅通过课程的“三生教育”就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所以“三生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