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

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

ID:10663797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_第1页
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_第2页
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_第3页
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_第4页
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与合作机制构建  1非营利组织的内涵界定  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最初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全球结社革命运动,此后逐步在欧美国家以致全球迅速发展开来。由于非营利组织发展势头迅猛,种类丰富多样,加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征和功能的差异,学界对其界定也比较模糊,尚未有清晰一致的结果。非营利组织有着各种不同的称谓,如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在莱斯特萨拉蒙看来,同时具有组织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和自治性五个核心特征,即可称为非营利

2、组织。这种界定方法概括出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性征,获得学界较大范围的认可。国内学者基于本土国情,对非营利组织作出不同界定。王名等人从广泛意义上界定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志愿团体和民间协会都是非营利组织。康晓光在界定上强调了组织[1]康晓光在界定上强调了组织合法性,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民政部门进行了依法注册的,以从事非营利性活动为目的,符合志愿性、公益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并具有一定独立性以及自治性的正式组织.  本文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特点,从学界共有概念理解非营利组织内涵,认为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

3、和企业之间,以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为主要资金,不以营利为目的,志愿服务社会公众,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正式组织。  2信任理论依托  对于信任,学者们从个体心理、人际关系、组织行为、社会制度、经济伦理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涉及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心理学侧重从微观的社会个体心理层面来研究信任,将信任视为个人的心理事件,探讨普遍意义上的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在经济学领域,对信任的研究多是基于经济人与理性行为的假设出发,信任就是通过计算成本收益,权衡风险,然后作出对他人承诺预期的决策,侧重交易中成本效益功能。社会学

4、则认为信任是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无形的社会资产,把信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经济社会学家科尔曼认为,信任关系是社会资本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信任关系[3]的实质是一种基于理性计算的委托代理关系,信任的给予完全在于行动者对委托行动收益预期的理性权衡。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信任的产生和维持是一个互动博弈的过程,在信任关系中,委托人通过收集受托人的相关信息对受托人可能产生的预期行动进行风险权衡,从而决定是否给予被委托人信任。    为加强信任关系,委托人会采取一系列措施约束受托人,从而提高实现期望行动的可能性。如利用道德观

5、念进行约束,对受托人的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对受托人进行正面激励,即让受托人从委托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手中获得利益和资源。为了生成并维持信任关系,受托人的行为和能力成为了关键,受托人若信守诺言,则会得到委托人的再次信任,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资源,否则便会遭到委托人的抛弃。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坎南指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信任则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它可以促进合作,而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X络则是社会资本的主要,广泛而互利的活动有助于社会信任的累积.非营利组织是社会信任的产物,与各利益相关者产生并持续维持信任关系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

6、信任机制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核心机制,贯穿于组织治理的全过程,维持改善并巩固社会信任关系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3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信任运作  3.1非营利组织内部信任运作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认为合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是正式组织构成的三大要素。在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中,信任机制贯穿组织运作全过程:组织内部成员间的信任产生合作,对共同目标和使命的追求加强和巩固信任合作关系,信息的交流更新着组织内部信任关系,并对组织内部成员进行筛选,吸纳新成员。具体来讲,非营利组织内部的信任运作根源于组织成员对组织的

7、信任,即个人的组织信任,这种个人组织信任集中表现在非营利组织内部员工、义工和志愿者对组织管理层的信任。管理层掌握着对组织资源控制决策分配的权力,这种权力运用是否恰当有效关乎组织能力、组织效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关乎组织成员的组织信任,关乎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存亡。为了维系组织信任,组织自身管理能力建设、组织内部制度建设和信息交流不可或缺,公开透明可监督成为维系并强化组织内部信任关系的重要原则。还需值得一提的是,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对相互影响持续共生的关系,仅有个人的组织信任还不够,组织同样需要对成员行为进行组织

8、贡献预测和评估来确认是否维系信任关系。此时,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志愿性便得到凸显,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价值认同和个人自律性对组织的个人信任就显得至关重要。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内部组织成员、义工和志愿者通过信任的博弈互动,在合作中推动组织内部治理和持续发展。  3.2非营利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信任关系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