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传授

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传授

ID:10645239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传授_第1页
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传授_第2页
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传授_第3页
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传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传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传授  【摘要】默会知识指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技能培养和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等方面对默会知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从教学思维、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等方面探讨了默会知识对护理教育者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教育默会知识启示    默会知识,亦作意会知识,也有人译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

2、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1]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称为显形知识、明确知识,也称为名言知识,即能够明确地表述的知识,而后者则称为默会知识或非明言知识。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显性知识被广泛的应用和探讨,而默会知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    1默会知识的概念  默会知识指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2]。默会知识的应用体现的是人综合运用各种智力,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会力、判断力。    2默会知识的特点  与显性知识相比,默会知识有其显著的特征,默会知识

3、有下列特征:  (1)默会知识镶嵌于实践活动中,不能通过言语、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察觉、被意会[3]。  (2)默会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有逻辑上的优先性与根源性[4]。默会知识的获得总是与特殊的问题或任务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是对这种特定问题或任务情景的一种知觉综合把握。在问题或任务情景没有出现时,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当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或任务情景出现时,附着于个体的默会知识就会自然地被唤醒,悄声无息地再现于问题的解决中。  (3)默会知识不易被大规模积累、存储与传播;  (4)由于无法言说,默会知识无法以常规形式加以传播,

4、只能以学徒制的形式进行传递[3]。    3高职教育与默会知识的联系  3.1高职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为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2)教学内容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而应该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的人才在实践能力上要比本科生强,理论基础的功底要比中专生扎实。总之,培养的人才既不是“本科压缩型”

5、,也不是“简单操作型”,而是“高层次应用型”。  (3)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把握  ①市场的需求性,  ②专业的超前性,  ③专业的可行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工艺性、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以能力为主,围绕着职业技术岗位,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

6、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  3.2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  通过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不难发现,高职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可表述的显性知识,而在于技能实践、应用等方面的默会知识的培养。波兰尼认为:行家的技能和绝技只能通过示范而不能通过技术规则来交流[5]。默会知识不能充分或完全用语言表述,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表达。高职教育是把实践作为重要方面的一种教育。以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即使把所有工程规范背的滚瓜烂熟,但面对实际工程施工时仍然束手无策,实际工程中的各种问题难以言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人员只能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老师、同事之间在工作

7、过程中的交流中完成[6]。  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4种模型(简称SECI模型)[8]:(1)社会化:即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的交流,强调社会和团体成员的共同活动;(2)外化:从默会知识到显性知识,经过努力,个体可在一定程度上从默会知识到显性知识进行转换;(3)组合: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指显性知识的归纳总结与融会贯通;(4)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默会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  4.3教学形式  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行的尝试如下:  (1)在

8、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多提供“虚拟工作环境”,例如为学生提供案例,共同分析。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在两年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