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摘要:“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历史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维能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历史的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的能力。现今社会历史学界对于学生是否具有发展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历史学生思维能力茨威格有句名言:“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进行思维。
2、”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样东西: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高尚的情操。所以说,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一个行尸走肉;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鄙俗。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确的、深层次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不仅能洞察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成就自己,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智慧。6历史学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本身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思维去探究。那究竟怎么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设疑提问—思辨讨论”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俗话说:“好的问题本身就是锻炼思维最好方式,讨论则能将不同的
3、思维加以碰撞,溅出更为多样的思维方法。”“设疑—思辨讨论”模式是指先设疑再提问,由提问在引发思维讨论,这种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于提问,也得有正确的方式,把握正确的时机与技巧,做到恰到好处才行。具体来说,提问要把握以下几点:重点、难点、学生不理解处设问;无疑之处设问;结尾处留有余味的设问。例如“辛亥革命”这一节,教材的主要内容结构如下:1.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1)经济: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3)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组织: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形成;(5)军事:
4、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人民群众斗争。2.辛亥革命发生的一系列过程(1)爆发:武昌起义;(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3)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4)性质:中国近代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辛亥革命的意义6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对于重点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辩论,比较异同点,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结尾处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问题:“封建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先进性和历史进步
5、性发展的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二、注重历史比较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较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不同的、相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事件的不同,总结出具有共同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有利于深刻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比较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历时性比较。这种方法大多时候是指对于同一个地域的历史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进行比较,具有相关性,因为同一个地域的文化是延续的,具有共同比较的可比性。例如,比较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异同。我们可以从组织、性质、结果等
6、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组织方面来说,义和团是人民自发的运动,自古以来人民阶级不具有先进性,辛亥革命则是资产阶级发动的革命;从结果方面来说,义和团只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并没有对统治者产生根本性影响,而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6专制等等。2.同时性比较。这种方法是指对于不同地域间但同时发生的实践进行比较。比如,同时代的国家体制、阶级制度、社会形态等等,可以侧面反映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例如,比较当今时代不同国家的阶级制度。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中国是社会主义,美国是资本主义,这背后究竟是为什么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又如,比较
7、十九世纪法国和德国工业生产方面的不同点,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凡此种种不仅加强对于历史事件的纵向上,或者横向上深刻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思维方法。三、历史事件模拟重现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6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使得历史学习被看做是死记硬背的文字而已。模拟事件爆发的背景,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触,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如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出相关电影,课堂上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重现当时历史对话等等。例如,在教学《中
8、英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道光、林则徐、奕山、琦善、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然后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各自任务和历史人物性格特点。最后布置教室,将课桌椅按英军进攻路线排放。这样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四、反思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孔子曰:“吾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