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

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

ID:10641241

大小:6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_第1页
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_第2页
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_第3页
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_第4页
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性视域下审美与消费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构  现代性仍然是我们思考当代生活时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所谓现代性,就是与传统社会足以形成分划的、现代社会独有的一系列特性和价值观念,比如理性至上、人类中心、文明进步、科技万能等。  当我们讨论现代性时,从日常生活实践出发的经验分析,总是比概念推演更切身、更有说服力,而在经验分析中,审美和消费,就如同人体的面容与脉搏,是我们诊断现代性的重要症候。  一、现代性语境中的审美与审美主义  众所周知,审美和美学都对应于英文的aesthetic,其希腊文原意是感性学。美学之父、十八世纪的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就曾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学科。然而,美学或感性学这个概念本身,却包含着内在的矛盾。在体验与知识的关系中,两者固然可以联结,生活的记忆也可以借助语言得到贮存、激活与再造,但是,知识以及语言毕竟只是指示性的标签,不等于它所意指的鲜活的生活体验本身。而美学则意味着要以理论和知识的方式把握感性体验,以清晰明确的语言把握无法言说的事物。美,是令人陶醉的;但只有美,美将不成其为美,因为我们将沉陷基中,无法自拔,也无法言说,无法传达。因此,我们只能有距离地审美。  审美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理性的全面胜利。理性

3、的实质,在于超越当时当地的限制而谋划未来,它表现为一种让现在此时服从了之后理应到来之时的心理习性。  人类凭借理性,从与万物一体的状态、从自然的连续性中脱离出来,不再像动物那样浑然天成地存活、即时直接地满足欲求,而是能够经营和生产,把周围的事物视作以其功用而连接起来的诸种工具。从理性到科学,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大工业生产,人类社会不断加速进步,创造了一个日益繁荣的物性世界。然而,这种基于理性和生产而从自然中分离、建构起来的现代文明,也承受着反向的、寻求同一性的张力。审美的诉求,可以被视作理性对于原初浑然一体状态的回望与

4、乡愁。如同《启蒙辩证法》中举的例子,在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在遭遇塞壬的歌声时采取的机智策略,集中反映了审美的机制。塞壬的歌声是一种威胁文明的幸福许诺,对于要保持自我的人而言,它带来的是丧失自我的恐惧、把自我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界限连同自我一并取消的恐惧、死亡和毁灭的恐惧。奥德修斯聪明地用蜡塞住水手们的耳朵,让他们奋力划桨,而自己则被牢牢绑在桅杆上,去听那歌声。如此一来,塞壬的诱惑就毫无作用,成了艺术,而艺术享受与遵令而行的劳动也就此分离并形成了呼应的关系。  艺术和审美,于是成为对人类理性与生产进程中不断的自我疏离的一种补偿

5、,甚至与之形成了合谋,使人可以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有距离地观赏美,在自我持存的同时体会自我的丧失及其与世界的重新融为一体。  具体到个体生存层面,在现代化进程中,人被纳入到庞大而精密的生产体系之中,生存情境在社会分工中被碎片化,呈现为狭隘、零散的经验。随之而来的日常生活的高度商业化,更是导致了人们生存体验的漂浮无依,产生了对自我确定性的怀疑,甚至产生精神危机。对此,有三种可能的反应:一是回归传统,试图在自然和乡村中找寻传统社会的那种祥和与宁静;二是向前迈进,将理性发挥到极致,塑造了像福尔摩斯这样的精明强干的思维主体;三是寻求

6、审美化的生活情境,心灵则沉醉于自我营构的美的空间、美的瞬间。这里的第三种反应就是审美现代性。它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否定和反抗作用,是对启蒙现代性的对抗和自我救赎,也是发生在理性内部的感性对理性宰制的造反。  这种发轫于现代性而又具有批判意义的审美追求,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义思潮。审美主义也称唯美主义,对应于aestheticism一词。它主张用审美原则取代其他的社会和精神的法则,将审美视作最高的价值标准。正如尼采所宣称的: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人世的生存才有充足的理由。  在文化艺术层面,西方早期审美主义者崇尚艺术自律,也就是为艺术

7、而艺术;在生活实践层面,它也表现为为艺术而生活,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尔德就一方面强调艺术独立,指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一方面又把生活艺术化原则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从室内装修到书籍装订、从青瓷花瓶、孔雀羽毛、日本屏风到中国明代家具,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生活用品的选择,无一不奉行艺术化原则以追求审美效果的极致。  包括服装、装饰、用具、城市建筑在内,日常生活所及的诸事物都是审美化的对象。  然而,从总体上说,这种审美主义救赎的路

8、径最终难免陷入乌托邦式的空想境地。在文化艺术层面,虽然艺术在形式上获得了独立地位,艺术家主体也获得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可是,艺术家艺术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的生活方式天然矛盾,他们只有将自己信奉的理念变为时尚甚或商品,才能获得实际的生存条件去实现对艺术的追求。同样,艺术品也只有采取商品的形式才能得以出场,在竞价中获得追捧崇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