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的研究进展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2型糖尿病以葡萄糖和脂类的异常代谢为特征,导致骨骼肌、肝脏以及脂肪组织等部位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致使机体能量代谢失衡[1].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如双胍类(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格列美脲)、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等虽然具有较
2、好的降糖疗效,但常伴随有诸如低血糖、体重增加、水肿、乳酸血症、胃胀气等不良反应[2].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糖尿病的作用靶点,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降糖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细胞及机体能量代谢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有研究表明,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也可以通过激活肝细胞AMPK,从而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ACC)和诱导脂肪酸氧化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3].因此,AMPK作为细胞的代谢感受器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又
3、一个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本文对近几年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AMPK的结构特点与活性调节 1.1AMPK的结构特点 AMPK是一种异源三聚体蛋白,由高度保守的α、β和γ3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α亚单位起催化作用,β和γ亚单位主要起调节作用[4],每个亚单位都存在2~3种基因所编码的异构体(α1,α2,β1,β2,γ1,γ2,γ3).&al
4、pha;1在细胞中广泛存在,而α2在心肌、肝脏和骨骼肌中表达较高;β1主要高表达于肝脏,而β2则在骨骼肌中表达较高;γ1、γ2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而γ3仅在骨骼肌中含量较高[5].α亚单位含有548个氨基酸,结构由1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区域(kinasedomain,KD)、1个自抑制区域(autoinhibitorydomain,AID)、α-钩域(α-hookdomain)以及1个β亚单位结合域(
5、β-bindingdomain)组成;其激酶区域内的苏氨酸172(Thr172)结合位点及其磷酸化对AMPK活性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β亚单位主要由1个糖原结合域(glycogenbindingdomain,GBD)和α、γ亚单位结合域(α,γ-bindingdomain)组成,主要起连接α亚单位和γ亚单位的支架作用。γ亚单位则由1个β亚单位结合域和4个胱硫醚-β-合成酶(cyst
6、athionine-β-synthase,CBS)串联重复序列组成的两个贝特曼域(batemandomain)组成;其中,CBS4被ATP完全占据,CBS1、CBS3可以结合1个AMP、ADP或ATP,CBS2因缺少关键的天冬氨酸残基而空缺(图1)。 1.2AMPK活性的调节 AMPK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其活性主要受AMP/ATP比值调控[8];任何引起机体ATP生成减少或者消耗增加的刺激,如组织缺血、缺氧、热休克、运动等,都可以激活AMPK.其激活机制一般认为有3种方式:①
7、直接作用于AMPK,变构激活AMPK;②与AMPK结合之后使其成为上游AMPK激酶(AMPKK)的良好底物,促进Thr172的磷酸化而激活AMPK;③降低Thr172的去磷酸化程度[9].此外,AMPK也可以被上游的AMPK激酶,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1(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B1,LKB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活化激酶-1(TGF-β-activatedkinase1,TAK1)、钙调蛋白激酶激酶(calmodulin-depend
8、entproteinkinasekinases,CaMKK)直接激活,它们都是通过直接磷酸化AMPKα亚单位上的Thr172而激活AMPK(图2)[10].其中,LKB1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它可以直接磷酸化AMPKα亚单位上的Thr172而激活AMPK[11];TAK1被广泛认为是一种MAPKK-7(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其在AMPK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