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

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

ID:1063549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  _第1页
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  _第2页
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  _第3页
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  _第4页
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互动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代写论文,规范性“顺从”教育受到质疑,但它与创造性“个性”教育应该是辩证统一的。要改造“顺从”教育,关键是要增强其有效性,在人本理念与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其与“个性”教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顺从”教育;“个性”教育;人本教育;和谐互动      一、“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辩证统一    大学教育既要给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又要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说的,光有品行没有知识却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

2、是危险的,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有两种基本功能,即规范性功能和创造性功能。前一种功能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和道德标准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规范性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是“顺从”教育的方式。“顺从”教育归属于规范教育的范畴,其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侧重于塑造社会人格。后一种功能是指教育的开发和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资源和方式进一步转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创新能力,使他们能自觉利用反思性思维

3、方式去扬弃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道德,善于接受和发现新的道德思想和方法。“个性”教育属于发展创造性教育的范畴,其内容侧重于道德的理想追求和道德的终极关怀。  “顺从”教育是中国传统意识的反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具有强大的惯性,在中国具有广泛性。中国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向来推崇“顺从”教育,常常把那些温厚、顺从的学生视为楷模,把听话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首要标准,按照“圣人”的模式来塑造学生。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以下不良教育结果:其一,过多地采取约束手段,导致大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缺少主见,变成了顺服的“羔羊”,失去了个性和创造力;其二,导致大学

4、生防范意识下降,容易上当受骗;其三,导致大学生逐渐丧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循守旧,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其四,学生对约束会产生强烈的反感,走向叛逆,人格产生分裂,形成双重的人格,说谎成为了这类学生的通病。“顺从”教育逐渐走进“死胡同”,主要有两个根本性错误。一是道德标准的取向错误。道德标准的理论假设有一定的或然性,即顺从教育中的主体,诸如家长、老师和领导都是绝对正确的。一旦大学生发现“教育主体”的瑕疵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这种存在“谎言”的道德教育产生困惑,进而容易滋生两面性人格。二是教育方式的错误,即不是引导大学生扬弃“顺从”,而

5、是对学生过多采取个性约束,要求他们绝对“顺从”。这使大学生因缺乏反思性批判武器,而逐渐丧失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个性”教育过程是在尊重和利用大学生的个体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身主体优势,形成优秀的个性品格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形势下,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要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明显特征是进行差异化教育,它所追求的是一种个性自由的境界。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尊重大学生在个性和个性潜能

6、上的差异,在普遍关心共性的基础上,把发展个性作为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开发大学生的智能潜力的主要途径。但“个性”教育也有其缺限,脱离“顺从”教育某些规范约束所形成的个性自由,非常容易滑向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使道德教育遭遇新的困境。俄国现代哲学家尼古拉·别尔嘉耶夫指出:“认为自由是轻松的东西,这更是错误的。自由是个困难的东西。”[1]“个性”教育的实行必须奠基在受教育者一定素质条件上,它是大学生在某一发展高度上的继续教育。  “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所需要的,二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教育模式改革绝不能矫枉过

7、正,不能消解“顺从”教育的必要作用。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要通过遵守社会规范这条途径才能实现,规范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层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依附人格”、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前两个阶段的人格是片面的,是停留在“规范”层面上的人,还只是“工具”意义上的人。这类人还停留在片面发展阶段,比较容易陷入人性迷失的“陷阱”。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有力地证明了这点。只有在规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的发展性功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8、力,才能使他们变成“真正自由”的创新主体。这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旨。教育的规范性和发展性是相统一的,割裂二者的联系就不可能造就具有完整德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顺从”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发展    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强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