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发酵床养猪模式探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酵床养猪模式探究摘要介绍了发酵床的作用原理及其养猪的优点,总结了常见发酵床的设计模式、发酵料的构成和制作、发酵床日常养护、饲养管理等内容,并针对其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发酵床养猪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酵床;作用原理;养猪;优点;日常养护;饲养管理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生态、环保、无污染的养猪模式是众多畜禽养殖者追求的方向。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是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筛选微生物菌发酵垫料进行的生态养猪模式,以发酵床为载体,利用快速分解菌快速消化分解粪尿等养殖排泄物,在促进生猪生长、提高生猪机体免疫力、大幅度减少生猪疾病的同时,实现猪舍(栏、圈)免冲洗、无异味,达到健康养殖
2、与粪尿零排放的和谐统一[1]。 1发酵床作用原理 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关键技术是利用EM原露将秸秆粉、木屑、米糠等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制成养猪垫料层,生猪饲养在发酵床上,由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群以猪粪尿为基础营养迅速繁殖,菌群的繁殖过程中发酵产生高温使各种病原微生物被杀灭抑制,为生猪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猪舍温度;同时粪尿也被消化分解,猪舍无臭味实现零排放。发酵床养猪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搭配稻壳、木屑、秸秆粉、米糠、猪粪等有机原料,通过碳氮比、粒度、水分调节促使菌群迅速繁殖,繁殖过程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分解有机物产生高温有效杀灭垫料和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大肠杆菌
3、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有机物生化分解反应,随着发酵分解产生的气体量减少和温度下降并趋于稳定,完成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后的垫料混合物无寄生虫卵、无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菌;通透性、吸水性好,有益微生物含量高。发酵菌剂通过在垫料中大量繁殖,成为垫料中优势微生物种群,并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猪生长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猪生活在垫料上,其粪尿等排泄物将作为有益微生物繁殖的主要营养来源,通过对垫料的水分、通透性等的日常维护,在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同时,粪尿等排泄物也被不断消化分解。 2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一是解决了粪便处理难题,实现了“零排放”;猪舍里没有臭气和苍蝇
4、等病原生物滋生,不仅改善了猪场本身的环境,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二是改善猪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发酵床结合生物技术,使猪舍通风透气、光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添加的有益微生物改善了生猪消化道微生态条件,增强了机体抗病、抗逆及抗应激能力[2]。三是提高了肉的品质。少用或不再使用抗生素、抗菌性药物,提高了猪肉品质。四是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猪舍和清除猪粪,可以节约劳动力50%以上。一个人可饲养500~1000头育肥猪或100~200头母猪。五是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可节水75%~90%,仅兽药、水电、饲料的节约,每头猪可以增效50~80元。 3常见的发
5、酵床设计模式 一是地上槽模式。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需垫高50~100cm,保育猪50~80cm、育成猪100cm左右,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长槽,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以防止串栏。二是地下槽模式。将垫料槽构建在地表面以下,槽深60~100cm,保育猪60cm左右、育成猪100cm左右,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原猪舍改造时,适宜原圈栏开挖坑槽。三是半地下槽模式。也称半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
6、取用开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槽深60~100cm,保育猪60cm、育成猪100cm左右,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式同地上槽。 4发酵料的构成和制作 发酵垫料是发酵床养猪的关键,对垫料原料进行科学组合,能减少管理强度和疫病发生、增加养猪效益等。从使用效率及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通常应选择碳供应强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主要原料以提高碳氮比,如木屑、米糠、草炭、秸秆粉等,保证发酵床养猪垫料原料或原料组合总体碳氮比超过25∶1。一般锯末+稻壳、锯末+玉米秸秆作为垫料原料组合,其使用年限在2~3年。可通过调整猪只饲养密度来增加和减少猪粪尿的排放,达到调整垫料微生物的
7、活力,以调整垫料发酵温度等目的。 发酵床原料选用的一般原则为:原料来源广泛、供应稳定;主料必须为高碳原料;主料水分不宜过高、应便于临时储存;不得选用已经腐败的原料。发酵垫料可利用粉碎的锯末、稻壳、谷壳、米糠、玉米秸秆、花生壳等。一般比例为:稻壳(或谷壳、玉米秸秆、花生壳)40%~50%,锯末50%~60%,EM原露用量为0.1%(如果准备做1000kg垫料,只需要用EM原露1000mL左右)。发酵垫料的制作过程为物料堆积发酵(以10m2发酵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