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

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

ID:10593311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_第1页
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_第2页
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_第3页
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_第4页
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  绘画中的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更是让人们体会到了儒家文化的伟大和中国艺术的人文之美,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  在高校国际合作美术办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美术特有的文化传统,才能为人类美术的多元化发展作出独特贡献,也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因此,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对中西方哲学观下的美术生态进行对比研究,才能做到知彼知己,提升我们在国际合作美术办学中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保持独有的文化特质。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独

2、特视角和价值审美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智慧的终极体现因此,哲学不仅决定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而且直接影响这个民族的世界观、生命观和艺术观。美术是文化最生动、最形象,也是最容易感知的重要载体。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哲学观念上的明显差异,因此表现在艺术上的理念、语言和形象也就完全不同。  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就是对道的探索和追寻,这不仅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本质差别,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中国哲学表现在世界观上就是对世界的生成、演变和发展规律的关注。虽然我们的祖先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类似物质的形态构成,五行之间的相

3、生相克现象构成了世界,即五行学说,但是更认为五行学说仅仅是构成物质世界的表象,支配五行间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动力和规律,也就是阴阳学说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阴阳学说从根本上统领着世界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生存发展。不局限于复杂世界的种种表象,注重对统领世界万物内在规律的辩证把握,说明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智慧色彩。《易传系辞上》中明确阐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阴阳学说即道的观念,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并体现在道家、儒家和佛家的哲学观念中。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一开始就说:道可道,非

4、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言说的道或名,听起来玄妙,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是一种难以言传的状态,是有的开始,是万物之母。在老子的哲学理念中,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宇宙万物兴衰的内在规律;道是宇宙万物运行发展的最高智慧法则。道法自然,人更要效法自然,自然而然不仅是智慧的体现,也是美的体现。胡适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这样赞赏: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万物之外,别假设一个道。  道家的后继者庄子不仅发扬了老子的学说,而且将其上升为对人生的艺术化的审美追求。他在发出天地有大

5、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感慨的同时,进而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庄子齐物论》)的自由、快乐、永生的人生境界。所以,对道的追求既反映了道家思想的最高智慧,也凝聚着赢得人生自由快乐价值的永恒目标。道在自然之中,道家信奉者于是就远离纷扰的世俗环境,返璞归真,遁入自然,以出世的人生姿态去享受安贫乐道的简单生活,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至此,道家这种崇尚在自然中摆脱世俗束缚,放逸心灵自由,感悟智慧人生的精神追求,使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成为中国艺术永恒的精神通道。

6、道家以诗意的栖居的心态观赏自然山水,为中国艺术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灵感。在美术中,特别是山水画自宋元时期起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标志性艺术形式并长盛不衰!  儒家不像道家那样痴迷于在宇宙万物中寻道索源,而是以入世情怀表现出对人间忧患的极大关注。如果说道家以道为统领去发现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由快乐的人生之道的话,那么,儒家则以仁爱为核心,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以维护现世的秩序和谐,并在实现这种秩序和谐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孔子开宗明义地从山水中悟出了仁智之心。《易传象辞》对《周

7、易》作出了颇具儒家精神的解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天行刚健有为,地道柔顺宽容,君子只不过是在法天效地而已,这里比德天地、积极入世、舍我其谁的儒家风范表露无遗!儒家崇尚的最高目标也是道,只不过此道非彼道,其思想内核是儒者的仁爱之心。因此,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出了儒者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所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庸》)。然而,儒家并不排斥艺术,只不过不像道家那样解衣盘礴,追求一己身心的逍遥游,而是通过游于艺达到既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

8、完善人格的目的。总之,儒家所倡导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就是在追求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审美中,实现成教化,助人伦的入世道德理想。儒家这种游于艺的人生观、艺术观随之也成为中国艺术审美的伟大传统之一。自屈原在《楚辞》中咏唱香草美人起,以物比德的传统到了宋代更是被发展为中国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