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刍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及其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刍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及其选择实施绩效审计评价,首先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些指标需要事先制订评价的标准,然后根据各指标的实际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衡量、考核、评价审计对象效益高低、优劣的判断尺度,是与审计判断直接相关的,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是绩效审计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绩效审计标准中所包含的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政府机关、公共机构、企业等相关单位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内容。例如:资源投入情况、资源利用情况、资源节约情况、产出情况、投入产出比较、基本职能履行情况、单位对社会责任的回应情况
2、或经营状况、公众的满意情况等等。然后针对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取证,计算或测算各项指标的实际水平,为了判断各指标实际水平的高低,审计人员就需要参照一个基准进行判断,而这个参照基准就是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最后审计人员需要对每一个指标的实际水平和参照基准进行比较,得出审计意见,针对产生的差异分析。一、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运用过程无论是对政府基本职能的评价,对企业职能的评价,还是对政府负责的公共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对企业主要经营项目的绩效评价,或是对政府管理的公共资源进行评价,对企业资源利用情况评价,都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其中,使用的评价标
3、准包括基本标准和卓越标准。基本标准是对多个被评估对象而言期望达到的水平,这种标准是每个被评估对象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水平。对一定的绩效来说,基本标准可以有限度地描述出来。卓越标准是指对被评估对象提出要求和期望,目前没有达到但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绩效水平。卓越标准并非每一个被评估对象都可以达到,而且卓越标准不像基本标淮那样可以有限度地描述出来,有的卓越标准甚至是无边界的。卓越标准可以促使被评估对象朝着更高、更优秀的目标而努力。不同的绩效审计项目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该具体、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必须与被审计单位就评价指标达成共识
4、。绩效审计指标、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绩效审计评价的运用逻辑见图1。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特征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可以于多种渠道:既可以来自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可以来自于部门(或单位)制定的计划、预算和定额;既可以是其历史业绩水平、行业水平或国际水平,还可以是相关的理论依据或科学计算数据。由于绩效审计作为一种建设性审计而不是防护性审计,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查作为基本内容,不同于合法性审计和真实性审计,要围绕这些方面得出准确的审计意见和结论,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还应具有与传统财务审计评价标准不同的以下特征。(一)可计量性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要求能
5、够对每一指标水平有一个明确的计量数值,无论该水平处于哪个层次。有了明确的数值标准,才可以为审计判断提供正确的结论依据。(二)可调整性随着环境的变化、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适时作出调整和修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另外,不同的被审计单位、项目都有其不同的职能和目标,因此应按照不同的水平设计其审计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应适应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特征,不像传统财务审计的标准那样比较固定。值得注意的是,要求所有活动、系统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水平都完全达到标准是不现实的。另外一点就是要认识到,令人满意的绩效水平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在考虑
6、到被审计单位具体环境之后,一个富有理性的人所期望的绩效水平①。(三)可实现性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当是被审计单位应当负责、可以实现的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换言之,在被审计单位现有条件下通过努力应该或可以达到的水准。如果该标准水平远远超出被审计单位的能力,则不能依此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实现程度。而财务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则不是以被审计单位的能力、意愿为转移的。三、选择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基本思路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指出,在开发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时争取被审计单位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恰当与否决定了效益
7、审计工作的成败,选择评价标准是效益审计的关键环节,其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正确性。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是绩效审计的关键工作,绩效审计的审计评价标准决定绩效审计意见和结论是否正确、适当和有说服力。对财务收支审计来说,审计评价的标准具有法定性,是由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强制性的法定标准来规定,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具有法定性,选择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刚性。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绩效审计的标准很多并不是在法律、法规中事先确定,需要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与被审计单位不断协商加以选择、制定。绩效审计
8、的目标是评价受托者绩效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形成依据是特定审计对象的受托责任应该达到的绩效目标,受托人所承担的责任可依据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加以规范,②通过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