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75206
大小:7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7
《明清理学家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争议及其运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清理学家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争议及其运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自从朱熹提出之后,历代理学家对它看法不一,个人皆以自己的立场来诠释此语,使得朱熹当时提出的原意,产生不少争议,而渐行隐晦。基此,本篇短文想探讨:一、朱熹的原意及其引发的争议;二、介绍明儒高攀龙如何以此法作为实践及教学;三、以“静坐”、“读书”并进的观点,说明儒、释静坐之异同。一、朱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原意及所引发的争议“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最先由朱熹(元晦,1130-1200)对其弟子郭友仁(德元,生卒年不详,楚州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县〕人)提出,他说:“人若于日间闲言语省
2、得一两句,闲人客省见得一两人,也济事。若浑身都在闹场中,如何读得书!人若逐日无事,有见成饭吃,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1)可见朱熹因机设教,个别教导郭友仁,强调只要个人闲暇无事,且生活上不虞匮乏,实践“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修业课程亦无不可。但须注意的是,朱熹并未以此作为教学通则。清儒陆陇其(稼书,1630-1692)亦认为朱熹不可能教人半日静坐,此语是因郭友仁本身学禅而误记。(2)在《朱子语类》卷116有朱熹训郭友仁八则(第48至55条),其中一则的确曾说:“公向道甚切,也曾学禅来。……非惟学禅,如老庄及释氏教典,亦
3、曾涉猎。未能博文,便要约礼。穷理处不曾用工。”(3)可见陆陇其怀疑“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记载失真,并非无的放矢。不过陆陇其是朱派学人,他作这样的辩解,多少是为了维护朱子。清儒颜元(习斋,1635-1704)在其《朱子语类评》,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八字,提出强烈批评,他说:圣道之亡,只为先生辈贪大局,说大话,灭尽有用之学,而举世无一真德、真才矣。试问先生是学孔子乎?孔子岂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乎?(4)“半日静坐”之半日固空矣,“半日读书”之半日亦空,也是空了岁月。……释氏之万理皆空,犹可言也;灭绝五伦之释,不能灭儒道也。讲诵五经之
4、释,不可言也,其万事皆空,人不觉也;是以天下无一习行经济之儒矣。(5)先生废却孔门学习成法,便是一种“只说道理”之学,而不自见其弊者,误以读书、著书为儒者正业也。当其说颜(渊)、曾(参)着多少气力方始庶几万一时,何不思古人着力是做甚工夫,而自己一生只“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了事乎?(6)朱子“半日静坐”,是半日达么(按:即达磨)也;“半日读书”,是半日汉儒也。试问十二个时辰,那一刻是尧、舜、周、孔乎?宗朱者可以思矣。(7)先生“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是圣人所说工夫否?……朱子则立朝全无建白,只会说“正心、诚意”,以文其无用,治漳州,全无设施,只
5、会“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闻金人来犯宋,恸哭而已。(8)颜元的批评虽非常强烈,但他因别有用意而作出如此批评,近人陈荣捷先生(1901-1995)说:“颜氏之颠倒是非,实所罕见。朱子只对此门徒一人如是教训,并非教人人如是。即训友仁亦无事时然后如此实习,非绝无酬酢,而专静坐读书也。今颜元乃诬朱子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为一般人之生活方式,又诬朱子所谓静坐如菩提达磨(约460-534在华)之摈去外务,面壁九年,所谓读书如汉儒之训诂,尧舜周孔之经世,一律不管。实际上颜元并不相信朱子如此。彼反对宋儒性命之学,提倡实用。思以革命口号,打倒权威。因而故为颠
6、倒是非,乱唱口号。”(9)又说:“其实颜元读朱子书,无孔不入。其《朱子语类评》,志在攻击朱子,故不惜扭曲穿凿,以朱子一时训一门徒之言,为一般教人之方。”(10)钱穆先生(1895-1990)亦说:“《语类》中只此一条提到‘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语’,……习斋不深考,乃拈此八字批评朱子,是亦不读书之过。”(11)可见颜元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批评,未能依理而论,不足取法。可是颜元可能不满历来的理学家习用朱熹此语,才会有这样激越的批评。例如高攀龙不但以此为常法,还时时以此劝人(见下文),其弟子陈龙正(几亭,1585-1645)更直接说:“此固为学
7、至切要之法。”(12)陈龙正奉为切要之法,而颜元则弃如弁髦。此外,刘宗周(蕺山,1578-1645)也提出过看法,说:“朱夫子尝言‘学者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是三五年必有进步可观。’今当取以为法。然除却静坐工夫,亦无以为读书地,则其实亦非有两程候也。学者诚于静坐得力时,徐取古人书读之,便觉古人真在目前,一切引翼、提撕、匡救之法,皆能一一得之于我,而其为读书之益,有不待言者矣。”(13)如无静坐工夫,读书难以进入情况,可见静坐可帮助读书时领会书中精义,助益不可谓小。例如刘宗周曾言:“善读书者,第求之吾心而已矣。舍吾心而求圣贤之心,即千言万语,无
8、有是处。”而“求吾心”必须于静定之中,方有所得。(14)他在〈静坐说〉又云:“学问宗旨,只是主静也。此处工夫最难下手,姑为学者设方便法,且教之静坐。”(15)在《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