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新评估方案分析论文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新评估方案分析论文

ID:10569702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新评估方案分析论文_第1页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新评估方案分析论文_第2页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新评估方案分析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新评估方案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新评估方案分析论文论文摘要: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高职院校新评估方案具有以强化内涵建设为目的、突出关键评估要素、关注评估方法的个性化等三大特点,在体现职业性、增强适应性、加强科学性、发挥长效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还需要通过改革评估体制、加强元评估进一步完善。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评估;新方案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8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以下简称“新方案”),并要求各省制订实施细则,开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

2、院校的评估。本文拟对新方案的特点、取得的进展、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作简要分析。一、新方案的主要特点(一)评估目的:从鉴定“水平”到诊断“内涵”一是取消水平衡量,淡化对硬件条件和数量指标的横向对比。为淡化院校对结论等级和办学硬件指标的横向比较.freelanceIndicators,简称KPI),分析影响院校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KeySuccessfulFactor,简称KSF),判定院校取得的主要成效区(KeyResultArea,..简称KRA),即按照“果—因—效”的逻辑设计主要评估指标和关键评估要素,再将设计

3、好的指标体系转换成网络数据库系统,再由院校采用写实的办法,把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生成的数据不断采集到数据库系统中。通过对平台数据进行专业化、智能化的组合、加工、提升后,形成关于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信息,探索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之间的“果—因—效”联系和规律性。按照这一技术路线开展评估,注重的是“让数据说话、让信息技术说话”,克服个人“拍脑袋”的经验式评估所难免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加对院校成效判断的“说明力”,归因分析的“说服力”,建议对策的“可信度”,有利于增强评估的科学性。二是注重采用深度访谈的现场调查法。新方案将

4、深度访谈这一人类学研究常用的田野式调查法用于现场评估考察,有利于了解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细节性、动态性信息,为评估获得丰富的事实素材。采用科学的程式与方法开展个别化的深度访谈,比着眼于一般状况描述的调研分析,更能考察到千差万别的院校的个性化信息,从而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四)发挥长效性为减少“一次性评估”的负效应,形成长效机制,新方案改进了评估模式:一是加强日常监控。新方案规定,对高职院校的评估采取“实时的状态数据监控+5年一轮的现场考察”的模式进行。通过采集平台及时从源头采集院校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

5、据,适时向社会公布,让监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成为常规化、长效性的评估机制,促使院校有序运作,主动调控,自觉建立起发展性的质量保障体系。二是强化内涵评估。新方案强调评估的“诊断、开方”职能,现场考察重在诊断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探讨对策,帮助院校进一步明确内涵建设的方向、路径和着力点,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完善院校发展机制,有利于发挥评估的长远指导价值。三、新方案需要完善之处(一)主要利益相关方缺位评估主体,需要进一步改革评估管理体制从用人单位、学生、社会、家长等“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立场审视新

6、方案,可以发现某些“主要利益相关方”在评估中尚未成为“主要评估方”。新方案出台的直接政策意图是自上而下引导和促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平台数据条目的设计,主要在于满足政府对高职院校基本办学状况和教育模式转型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的需要。新方案虽然重视院校开展“以评促建”,但评估动因的激发模式和评估效力的发挥模式仍然是政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院校自我评估的工具和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只有当院校具有足够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恪守实事求是的数据伦理,主动对学校人才培养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

7、和实践要素的比重进行自我观测、自我分析、自我改进时,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评估的主体。新方案虽然要求行业代表参与评估,但行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参与评估的动因尚未充分形成。行业人士在评估专家队伍中的个别式参与,没有明确的代表相关利益方的伦理责任和伦理义务,象征性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性意义,难以真正发挥代表相关利益方的评估主体作用。学生群体仍然缺位评估主体。目前设计的平台数据,主要在于满足政府宏观监测的需要。学生群体期望获得的关于院校信息的数据条目与政府需要获得的院校数据条目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评估需要具备更为

8、复杂的因素和条件,如能够得知自己参与数据提供和数据评价的权利与义务边界,并能够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要延伸与扩展评估主体的参与范围,实现多元主体的实质性参与,一要建立更加开放的评估体制。公众参与的公开评估是最有力的评估,应为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主要利益相关方了解、判断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提供更便捷的工具和更充分、更容易理解的数据信息。目前,评估数据分析和评估结论的报告对象仍然局限于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