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66200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使各高校利用银行贷款负债办学,有效缓解了高校发展同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高校通过负债筹资,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竞争力,但同时也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文章对我国高校负债筹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高校负债筹资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负债;风险;防范 一、高等院校负债筹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困境。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政府拨款增长不多的情况
2、下,各高校负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高校积极利用银行资金,有效缓解了高校发展同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高校负债办学也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我国高校负债筹资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负债筹资现象普遍且金额大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2007年8月14日在《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和下半年政策建议》中指出: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个别高校由于债务问题已影响到学校正常运行。这是官方第一次公布全国高校负债的整体数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
3、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4.4亿元,自2002年起年均增幅达到76%,现有贷款规模已经相当于这些高校收入的51.1%。而这76所高校的总收入是656.66亿元,校均收入达到8.64亿元,也就是说现有的贷款规模已经相当于这部分高校收入的51.1%,且这一趋势还在逐渐扩大。这一现象在省属院校也都普遍存在,以山西省为例,到2007年底,全省高校贷款总额约为34亿元,每年仅利息就高达1.8亿元。 (二)贷款期限长但利率低 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原有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高校贷款大多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由于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建设周期长,因而具有长期占用银行贷款资金
4、的显著特点。同时,高校具有长期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因此银行往往愿意主动与高校合作,并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高校获得的贷款利率一般要低于市场利率。此外,高校主管部门往往还能对预算内项目的贷款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 (三)还款渠道单一但稳定 高校的收入渠道主要有教育经费拨款以及教育事业可用于还贷的资金(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中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等),还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同时,高校办学的连续性又保证了高校还款的稳定性。 (四)贷款保证形式有限 按照法律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高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
5、,其性质决定了其不得为他人提供担保,其他企业也不愿意为高校提供贷款担保。因此,目前高校贷款一方面主要是靠银行提供信用额度,实施信用贷款;另一方面则主要是把学生学费收费权进行质押取得贷款。 (五)投资项目变现性差 高等教育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高等学校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与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相比,由于企业的资金支出可以通过循环和周转得到补偿获取利润,而高校则是一种消耗性支出。当前高校的银行贷款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条件的改善方面,这些项目不具有流动性,变现性差。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高等院校通过负债筹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扩招带来的压力,改善了办学条件,但由此带来的财务风
6、险不容乐观。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两会期间诸多代表表示出对这一现状的担忧。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在一份建议中提出,“目前我国高校的两千多亿银行贷款,到2008年前后,将面临还款高峰期,但是众多高校目前并不具备还款能力,这就面临着危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透露,“由于盲目扩张,国内不少高校的确存在资不抵债的现状,有些学校每年的经费还不够还银行利息。” 二、高等院校高负债筹资的原因 造成我国高校高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体制变革形成的外部推动力,也有高校自身扩张需求产生的内在冲动力,在这两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高校贷款规模的急剧扩大。
7、(一)高校高负债的外部因素分析 首先,主要起因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一转变发端于1999年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341万猛增到2006年的2500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06年的22%。一方面高等教育逐渐融入了市场经济,其扩张速度之快、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管理机制得以调整、改善,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是庞大的教育规模对财政形成了巨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