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

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

ID:10564138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_第1页
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_第2页
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_第3页
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_第4页
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  家庭这一微观社会组织所承载的不仅是家庭本身的几组概念,同时也是折射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轨迹的全息体.从该意义上说,家庭不应是受社会变迁影响的被动研究对象.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学界关于家庭研究的路径,亦正是实践将家庭由单纯的研究对象向作为社会现象的缩影和社会透视单位的结合体转变.本文拟从理论梳理和文献对话的角度来讨论学界关于家庭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  一、从家庭观察社会何以可能  长期以来,人们将家庭视为社会的细胞,这种观点被理论界视为家庭细胞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是将家庭视为社会这一有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社会是否稳定与

2、发展取决于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的状况.19世纪中期以来,家庭作为现代化进程中首当其冲的波及对象而较早被研究.最初家庭研究注重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以对家庭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如德国学者里尔访问了大量平民、医生、牧师、教师等,于1885年出版了三卷本的《家庭》.同一时期,法国社会学者勒普累在欧洲各国用问卷的方法对家庭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并提出要独立地研究欧洲各国三百个以上属于许多居民阶层的家庭.不仅研究每个家庭物质生活的细节,而且研究他们的感情、激情以及一般的理性生活和道德生活.[1]3461勒普累在研究中将家庭与外部社区联系起来,注意到宗教、政府、教育、经济对家庭的影响. 

3、 19世纪后半期,受进化论影响,家庭研究开始聚焦于家庭起源及发展史,以及私有制与国家起源等问题,如摩尔根的《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进入20世纪上半叶,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家庭生活的冲击,家庭研究的关注点从家庭现状、家庭发源史转向对家庭问题的剖析,并形成了几个重要的研究中心,如德国妇女社会和教育工作研究院.该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家庭问题研究,出版了《关于家庭是否仍是一个稳定、良好的结合单位》等研究报告.德国豪克海默领导的法兰克福学派围绕家庭和权力展开研究,并于1936年出版了《权力和家庭研究》.此外,还有德国汉堡的心理

4、研究所,奥地利维也纳心理研究所开展的关于儿童社会化、父母与子女关系等研究[1]347.  这些研究虽然注意到将家庭放在社会背景中去考察,但社会结构和变迁只是作为研究背景来叙述,未能就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展开深入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论成为家庭研究中主要学说.它着眼于各个家庭整个存在过程中经常不断发生的变化,并主要以家庭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动力来解释这些变化.发展论虽不忽视社会环境的作用,但它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分析外部因素对家庭内部变化的影响.例如对于经济衰退问题,这派学说首先关注它如何改变了家庭内角色的正常转换,如何促使充当了妻子或母亲的妇女重新出卖劳动力.

5、60年代以来,冲突理论在家庭研究中颇为流行,其核心观点是认为家庭内部成员间的利益冲突,既与家庭微型结构所产生特殊条件有关,也是社会宏观结构的基本矛盾的反映.并认为外部因素是家庭变化的主要动力[2].冲突论虽关注到家庭外部因素,但这一理论取向按照线性模式解释假定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行为之间是单向决定关系,将家庭作为社会变迁的被动结果,未能体察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也未能对社会变迁中的家庭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从上述研究来看,家庭仅被视为社会缩影,以及社会变迁被动的因变量,仅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研究对象.其实,家庭本身也是一自变量因素,具有能动反作用外部环境的能

6、力,因而具备作为研究视角观察社会的可能性.中国家庭社会学代表人物杨善华认为,家庭应被看成组成社会系统的一个因子或子系统,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作为社会生活一个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3].因此,从方法论上来说,将家庭作为研究视角,从家庭与社会互动关系过程的分析上来透视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不仅具有可能性亦具必要性.  二、家庭:观察社会结构的中层视角  社会理论中经典的二元对立观点是结构理论与行动理论的对立.结构理论由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者确立,认为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实在性,对行动具有制约作用.  行动理论由韦伯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确立,认为社会是由人们有意义

7、的社会行动构成,社会学研究对象不是脱离个人行动的抽象社会结构,而是人本身有意义的社会行动.结构理论与行动理论实质反映了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立.  个体行动如何过渡到社会层面而成为结构,如何实现客观结构与主观行动的融合是社会学家们一直致力解决的难题.此后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如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都试图整合社会学研究的主观、客观、宏观、微观等不同取向.其中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是典型代表.帕森斯认为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传统各有优缺点,都未能对社会行动的结构做出完整的说明,必须综合起来.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

8、帕森斯的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