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胃癌从痰论治理论与策略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癌从痰论治理论与策略的论文作者:魏品康,孙大志,许玲,秦志丰,施俊,张申,彭海东,修丽娟,巨大维,陆烨【关键词】胃癌;痰;消痰消结迄今的研究表明,虽然化疗作为胃癌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特别是远期疗效尚不确定,而中医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显示出很大优势。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发现胃癌从痰辨治,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抑瘤抗转移方面均有理想疗效。现就胃癌从痰论治理论与策略介绍如下。 1相关理论探讨 痰证理论是中医的经典理论。痰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从病因病机来看,任何导致津液代谢失常的
2、病因皆可导致痰证的发生,如气虚则聚湿生痰,气滞可停津为痰,至于六淫、七情、饮食等因素均可导致痰邪的形成。痰形成的关键是由于体内水湿不化,津液不布,郁滞不通,凝滞而成;或由于邪热烁津,凝结成痰;痰阻脉络,邪郁内聚——癥瘕积聚。笔者认为,肿瘤的痰应与其他疾病的痰相区别,从良、恶性分可以将痰分为“良痰”和“恶痰”。“良痰”主要包括呼吸道的痰液以及代谢障碍性疾病所产生的高血脂和良性肿瘤如脂肪瘤、淋巴结炎、息肉等。“恶痰”特点是生长、发展快,质坚硬,患者进行性消瘦等。主要指各种恶性肿瘤如胃癌等。.“恶痰”在其构成上主要分为痰核、痰浊、痰络等组成部分,其中
3、痰核,如肿瘤细胞;痰浊,如肿瘤的细胞间质;痰络,如给肿瘤组织提供营养的肿瘤新生血管等。痰具有易聚性,《圣济总录·痰饮门》云:“人之有形,借水谷以滋养;水之所化,凭气脉以宣流……三焦气涩,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而成痰。”痰又有易行性,《杂病犀烛源流·痰饮源流》说:“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痰易阻滞气血运行,痰可随气流行,或停于经脉或留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血行;可影响水液代谢,痰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痰饮一旦形成,又可作为一种继发性致病因素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等脏腑功
4、能的活动,影响水液代谢。总之,痰具有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等病理特点。 痰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痰、气、火三邪杂和而成痰核,结聚于胃而成胃癌。作为一种致病因子,“痰”具有易聚性:粘滞易阻塞成块,这与胃癌的发生相似;同时,痰有易行性,痰随气血无处不到,痰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其病变的发展,可伤阳化寒,或郁而化火,或挟风、挟热,或化燥伤阴,或上犯清窍,或下注足膝,且病势缠绵,变幻多端,病症错综复杂。这又是与胃癌的发展、侵袭、转移特性相似等病理特点。《丹溪心法》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故痰与胃癌的
5、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医认为,“痰”乃因体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凝聚而成,具有皮里膜外、全身上下无处不到的特点,怪病皆为痰生。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又为生痰之源,故痰的生成关键责之于脾,脾胃相互表里。因此,以胃癌这一重要环节为出发点研究痰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探索痰本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论治策略消痰散结八法:笔者根据病因病机可以转化的原理,如痰郁久可化热、致瘀,产生多种病理变化,提出从痰辨证论治体系——消痰散结八法,即狭义的消痰散结法、软坚消痰散结法、祛瘀消痰散结法、通络消痰散结法、导滞消痰散结法、和胃消痰散结法、解郁消痰散结法、扶
6、正消痰散结法。和胃八法:由于不同的患者所处疾病发展阶段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症状,如可以出现食纳不馨、消化不良、反酸、嗳气、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胃脘疼痛等,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以痰证理论为指导,进行相应的辨证治疗,贯穿于胃癌治疗的始终,对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扶正八法的确立:免疫机能在肿瘤发病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肿瘤患者免疫机能较佳者往往复发与转移的机率较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反应性较正常人低下,而多数抗肿瘤化疗药物又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胃癌的全程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健脾益气,调节患者免疫机能,扶助正气以抑瘤。
7、增强机体本身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也减少了化疗的不良反应。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了益气养血、益气摄血、益气健脾、升阳益胃、温肾健脾、益胃养阴、益胃生津、益胃温中八法,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3展望 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就因素上讲不仅包括饮食、情志、环境等;从传统医学上讲亦涉及到六淫、饮食、七情等。就肿瘤本身而言,不仅包含肿瘤本身,而且包含细胞间质体如粘附分子异常、信号传导异常等情况。因此,对肿瘤的治疗也应该是多靶点、多方位,而化疗只是针对肿瘤细胞本身的杀伤,其不仅不能完全将肿瘤细胞杀死,对人体正常细胞亦有损伤作用,这也正是可能导
8、致肿瘤再次复发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提出从痰论治胃癌,由改善痰污染而研制的消痰散结方治疗胃癌,不仅在中医痰证理论上有很大突破,而且在临床治疗胃癌上亦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