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

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

ID:10546192

大小:170.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07

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_第1页
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_第2页
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_第3页
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_第4页
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论知识试题一、填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全面推进(       )。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   )、(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              )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       )与(       )的过程同时成为(     

2、  )和(               )的过程。  4.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          )和(     )。       5.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                )和(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以及(         )和(        )的联系,关注学生的(    

3、   )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               )和(     )。  6.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         )、(             )的现状,倡导学生(         )、(        )、(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   )与(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         )、(        )和(           )的功能。    

4、   8.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   )、(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9.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          )、密切联系学生(         )和(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    )与(    )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      )、(       )、(       )、(       )、(      )。       11.国家课程标准是(         )、(   )、(

5、   )和(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            )、(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  )、(        )、(              )、(          )、(        )等部分。 1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从教学与研

6、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          )。  1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14.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    

7、    )。  1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       )、(            )、(       )、(       )、(       )。  1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哪些变化:改变了教师(               )和学生(          )。教师遵循(               )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            )和(               )。“以学论教”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