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摘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科学设置课程,出版具有权威性的、高质量的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行为和习惯,对大学生如何做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是对大学生
2、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教学重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科学设置课程,出版具有权威性的、高质量的教材,开展教学研究,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意义极为重大。 1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 科学设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环节。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针对课程门数多、内容重复分散、整体性不强等问
3、题,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作出了调整,把“98方案”规定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必修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新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门数虽然减少了,但内容没有减少,要求没有降低,重点更加突出。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方案的要求,从2006年秋季开始要全面实
4、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实施新方案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因而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出版管理的通知》(中宣发[2006]10号),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出版和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通知》明确指出,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中宣部、教育部成立了教材编写领
5、导小组,负责统一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未经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再自行组织编写、出版发行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中宣发[2006]10号》对于思想政治课的高质量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本全国统编新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体例都有很大创新,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新课程方案实施两年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
6、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现。 2认真钻研运用好新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处理好思想政治课之间的关系,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战略的高度研究好教材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越来越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国情、贴近学生,能及时反映党和人民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理论课的要求、特点出发,按照邓小平
7、“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特出重点,吃透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新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和针对性,认真钻研运用好新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根本。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难度过大,多数学生不理解而失去学习兴趣;难度过小,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地驾驭教材的能力。精选内容,融会贯通、整体优化,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相互影响及其他课程的知识在某一课程中的应用,同时敢于
8、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各自的体系结构,按照课程之间的相关知识内在逻辑,构建知识模块,提出交叉重复的部分,精心组织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激活教材的基本思想,增强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教师不但要熟悉其所教的课程,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观察能力,还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