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杜甫叙事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的论文

简析杜甫叙事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的论文

ID:10541824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简析杜甫叙事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的论文_第1页
简析杜甫叙事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的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简析杜甫叙事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杜甫叙事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杜甫;叙事诗:语言;文化批判功能  论文摘要:作为“诗史”,杜甫叙事诗的文化批判功能除依赖于对诗歌整体思想内容的理解外.还表现在杜甫有意识地借助语言本身的力量去实现这种功能。如对较敏感的事物进行表述时采用能指与所指差异较大的词语,大量运用非陈述句式,使用具有批判力量的修辞格等。唐代是封建历史上一个思想比较开放的时期,这种时代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唐诗的极度繁荣。但即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文化霸权仍然存在,诗人们仍不能毫无忌惮地写作。尤其是安史

2、之乱前后,社会动荡到了极点,文化霸权也由隐而显,杜甫因房琅事而受冷落并最终被逐出朝廷便是文化霸权的结果。这个时期,许多诗人因慑于这种霸权而纷纷放下手中的笔。作为一个敏感而又爱国的诗人,杜甫不可能面对国家的危机而无动于衷,他要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去揭露黑暗的社会,因此他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写作中,最能代表杜诗现实主义风格的以新乐府诗为代表的叙事诗大多写于此时。但杜甫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不可能游离于那个社会之外,因此他也要受到文化霸权的制约,对当朝统治者进行评判和指责时也有所顾忌。但读者从杜甫叙事诗尤其是

3、新乐府诗中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文化批判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一方面依赖于诗歌作为一个整体,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倾向;另一方面,也是人们所普遍忽略的一点,就是杜甫有意识地借助语言本身的力量去实现文化批判的功能。  一能指和所指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提出来的两个概念,分别代表概念和音响形象,此处借用这两个概念并把能指界定为语词所代表的概念本身的意义,把所指界定为语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意义。.能指与所指之间可以是统一的,但也可以是有所差异的。杜诗中对一些比较敏感的事物的表述便体现了有所差异的一面。表面的能

4、指是为了回避潜在的危险,是对文化霸权的妥协,而真正的所指是对当时社会的揭露与批判,是对文化霸权的颠覆。(一)人称1.能指:第三人称,泛指汁所指:第一人称,特指。如:(1)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兵车行》)(2)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3)树枝有鸟乱鸣时,叹色无人独归客。(《光禄坂行》)    (4)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新安吏》)(5)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放旗红。(《冬狩行》)以上各例的能指与所指之间仍是由人到人的关系,只是人称和指称范围有变化,例(1)

5、的“道旁过者”、例(2)的“少陵野老”、例(3)的“独归客”、例(4)的“客”、例(5)的“老翁”等语词的能指都是第三人称,是泛指,而其所指均应是“作者自谓”,是第一人称,是特指。相对而言,其所指的第一人称、特指比较敏感,潜在的危险性更大,而换用能指的第三人称、泛指有利于淡化矛盾,回避危险,对意义的表达也不会产生影响。2能指:客观事物或他人,所指:特定的人。女口:(6)杨花雪落在白孩,青乌飞去街红巾。《丽人行》(7)后来鞍马何遥巡,当杆下马入娜菌。《丽人行》(8)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6、哀江头》(9)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安吏》(10)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例(6)“杨花”和“白蕉”的能指为两种植物,所指分别为杨国忠和耽国夫人;例(7)“后来鞍马”的能指为配有马鞍的马,所指为杨国忠;例(8)“明眸皓齿”能指为人身体的两部分,所指为杨贵妃;例(9)..了卜射”,(杜诗详注)的解释为:“子仪时已进中书令,而仍称其旧官,盖功著于仆射,而御士卒宽,就其易晓者以安之也。‑ulces2s,此说一经产生,其后诸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