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的影响的论文

新安医学的影响的论文

ID:1054118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新安医学的影响的论文_第1页
新安医学的影响的论文_第2页
新安医学的影响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安医学的影响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安医学的影响的论文  【关键词】新安医学 徽州文化 历史 地位 影响  摘要:本文对新安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中医学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加以评述。新安医家将儒、易等学说援入医学,既发展了医学,又丰富了徽文化。新安儒医及其众多著作对中医学、徽州域外医学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考证、统计,自宋代至新中国建立前,“徽州府”卓然成家者820人,其中421人撰集汇编医籍约730种。医家之众,医籍之多,“在以地区命名之中医学派中,堪称首富”。[1]大量的专家、学者通过近

2、20年来对新安医学发掘、研究、整理、发表的文献资料,证明了她在中国医学史、中医学说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有学者称新安医学是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的“硅谷”,[2]这是对新安医学历史地位恰如其分的评价。新安医学又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的繁荣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离不开徽州文化。新安医学受徽州文化的影响,其发展、兴盛又拓展了徽州文化的内涵,弘扬了徽州文化。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是世所瞩目的,其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  新安医学在中医药学领域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

3、就,在中医学术发展的理论及临床诸科方面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大量的医家不仅被徽州地方志及所迁徙、客寓之处的地方志所载,而且有的医家被史书所载,如《明史·方技传》称:祁门汪机等四人,“皆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新安医籍多被重要的医籍文献工具书著录,如《中国医籍考》收辑医籍三千数百种,其中新安医家63人达到139种。[3]新安医家受徽州文化、学术影响。将儒学、《周易》等学说援入医学,既发展了医学,又丰富了徽州文化。  1.发展中医学。从已发掘、整理出的有关新安医学方面的资料与中医学史比照研究,不难看出,新安医

4、学在中医史及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诸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些是开创性或领先的。  在医学史价值方面:南宋歙县张杲将文献所记的历代名医生平、著述、医案汇为《医说》,对保存和传播古代医籍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张氏之前虽有唐代甘伯宗的《名医传》,但原书已佚,故《医说》可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专著。明代歙县江于1549年编成的《名医类案》,上采扁鹊、仓公、华佗,下迄元、明代诸名医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辑录历代医案之专著。明代歙县吴昆将古方700余首进行考订,而为《医方考》,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注解

5、医方之专著。祁门徐春甫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在京联系名医46人,成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组织“一体堂宅仁医会”。清初休宁程邦贤之妻蒋氏(歙县人)施行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术,早于详细记载此种手术的《简明医彀》。清代歙县程文囿1826年著《医述》,采集诸书之众,分类之明,实用之切,出处之确,为医界所崇,可视为开节录诸医论先河之巨著。[4]  在中医学术发展的地位上,自汉代末年《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相继问世,中医理论体系即基本建立。金元时期刘完素、李杲、张从正、朱震亨分别发挥《内经》等学说,被后世称为“四大家”

6、,形成中医界重要的流派。清代新安迁徙至苏州的叶桂继承发展了刘完素的寒凉学说,总结发展而成为温病学派的中坚,又称“叶派”。清代歙县张节、婺源余国又发展了刘完素的“伤燥说”,补充了燥邪的临床辨治。明清时期祁门汪机、休宁孙一奎、歙县程从周、吴楚、郑重光等继承李杲脾胃学说及朱震亨的滋阴特点,汇通为温补培元流派。明代祁门王继承发展了张从正攻下治疾的特色,于隆庆年间为御医时深受皇家好评。明清时汪机、歙县程充、方广曾对朱震亨著作作过整理、编纂,而为《推求师意》、《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等,这些著作是研究朱震亨学说

7、的重要参考书。明代歙县方有执晚年著成《伤寒论条辨》,倡“错简”,言“重订”,对《伤寒论》作了创新编次,伤寒学派始有流派之争。清代歙县吴澄于1739年著成《不居集》50卷,率先在虚损病中倡言外损,并首先提出治虚损宜“理脾阴”,属中医脾胃学说中《内经》强调脾胃的作用、李杲重视脾阳、吴氏补充脾阴的三个里程碑之一。汪机首倡温病不仅由伏邪引起,新感亦可致病;又倡外科病常本于内因而从内治。清代歙县程钟龄《医学心悟》首先提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为辨证之法,发展为后世中医规范辨证的“八纲”说。[5]清代歙县郑村“南

8、园喉科”郑梅涧及其子郑枢扶发挥白喉病因病机属阴虚肺热,创“养阴清肺汤”治白喉,撰写了第一部喉科专著《重楼玉钥》,矫正了时医治白喉非辛温发散即苦寒降泻之弊,为医界所称道。  据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中心”提供的统计资料,现行的中医院校统编的13门重点教材里,计引新安医家数34人次,占12.3%;引新安医籍6部,占19.3%;引用新安医家医籍中的医论543条次,占9%;引用新安医家所创方剂215首次,占14%.可见新安医学在中医史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