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30例疗效观察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30例疗效观察的论文【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温针灸脑卒中偏瘫所造成的功能障碍中,肢体肌肉痉挛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等,是阻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恢复、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如何合理、有效地缓解痉挛一直是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医疗和社会意义。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
2、ri确诊。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痉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征,即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级在ⅱ~ⅳ级,痉挛的ash见表1。表1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略) 2治疗方法治疗组:上肢取尺泽、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血海、阳陵泉、丘墟、太冲。操作方法:均取患侧穴位,30号1.5~2.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0.5~1.5寸;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1~3min;剪取1.5~2cm长的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套置于针柄尾部,燃端向下,患部皮肤铺阻燃物以防火灰掉落烫伤。每次每穴灸30min,艾灸强度以患者能耐
3、受为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针刺操作同治疗组,得气后接通g6805-型电针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疏密波,输出电流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通电2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西医常规治疗,并配合进行康复运动疗法中抗痉挛体位控制和易化技术训练,以抑制上肢痉挛、手指屈曲痉挛、下肢痉挛及踝关节背屈等训练为主。每次每个病位选择1~2种训练方法,每次训练时间为50min,每日1次。共训练30d。 3观察指标与方法采用asheyer运动
4、功能评分进行评定[3]。采用barthel指数[4]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所有评定工作由2名工作人员独立进行,评定人员不参与临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各评定1次。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见表1~表3)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ash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x±s,分)表3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x±s,分) 6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
5、率、致残率的疾病,脑卒中后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脑卒中偏瘫明显的痉挛约出现在发病后3周,痉挛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多由于失治或方法不当等原因形成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的共同运动模式,这种模式的氟米特联合新风胶囊治疗难治性存在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的完成。打破这种模式并促使患肢尽快出现分离运动成为治疗的关键。因此,寻找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有研究认为,在反射活跃、痉挛较高的状态下,刺激远端部位的穴位可能加重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如三阴交、足三
6、里、太溪、太冲等穴可使足内翻和趾屈痉挛,针刺曲池、合谷可使肘屈和腕屈痉挛[5]。但也有研究认为,针刺偏瘫肢体可通过本体感觉神经启动牵张反射引起相应的拮抗肌收缩,使痉挛侧亢进的肌张力降低,达到抑制痉挛的目的[6]。在本观察中,温针灸刺激上肢内侧穴位(尺泽、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和下肢穴位(环跳、风市、血海、阳陵泉、丘墟、太冲等)并未出现肢体痉挛加重,而且在ash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温针灸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温针灸可明显抑制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痉挛肢体肌力的增加和运动功能的恢复。笔者认为,温针
7、灸综合了针刺刺激效应和艾灸刺激作用,通过针刺镇痛、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和艾灸的药力等因素作用于患处穴位附近的神经血管,加强患处局部组织代谢,调整患处的血浆渗透压,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降低患处周围神经的兴奋性而有利于患处的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