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

[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

ID:10536769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_第1页
[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_第2页
[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_第3页
[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_第4页
[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论文]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正文】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1672-223x(2003)02-0131-05  卞之琳是一位不愿张扬,喜欢思考的诗人。诗如其人,他的诗歌世界里充满了平和恬 静的气息,朦胧含混的意象。对于他诗歌的解读,历来都是评论界头痛的难题。除了词 义含混、意象朦胧之外,卞之琳诗歌中所隐匿的感情倾向是最难捕捉的。就连朱自清、 闻一多等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在解读卞之琳的时候也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因此卞之琳的 诗历来都被读者认为是:“谜一样”(注:亦门:《诗与现实(第二册)·<内容一论>》 五十年代

2、出版社,1951年11月初版,第100页)的诗。晦涩而不易领悟创作之要义。 这主要因为:一、自身对于诗歌创作的严格要求:“我写诗,而且写的抒情诗,也 总在不能自己的时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规格本来不大, 我又偏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1](p1);二、写诗不仅抒 发情怀,而且表现他那份独到的人生体验。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卞诗看作是晦涩难懂的 诗,而应该注重诗歌所暗含的具有卞之琳特色的那份情感淘洗和体验。  以1935年卞之琳在日本创作的诗歌《在异国的警署》为界,我认为卞之琳诗歌此前和 此后暗自流淌着两

3、种大的情感流向。一是在这首诗之前的茫然、苦闷、孤独的情思;二 是在这首诗之后的充满理趣的情感体验。本文试以《在异国的警署》为分界线,探讨上 述两种情感流向,并对三十年代中期卞之琳诗风的转变作一梳理。      一、  诗人产生诗歌创作的冲动,往往都是他们心中情感的积蓄所致。这种情感不是充满激 情,就是愁楚满怀。尽管刚刚步入诗坛的卞之琳还是一个没有走进社会,生活在校园里 的大学生(卞之琳步入诗坛,是偶然机缘所致)(注:卞之琳在《雕虫纪历(增订版)·自 序》中回忆他自己走上诗歌创作道路时写到:“不料他(徐志摩)把这些诗带到上海跟小 说家沈从文一起

4、读了,居然大受赞赏,也没有跟我打招呼,就分交给一些刊物发表,也 亮出了我的真姓名。这使我惊讶,却总诗是不小的鼓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 月第2版,第2页)),但是,促使他写作诗歌的原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 那颗关心国家危亡命运的赤子之心。“旧社会所谓出身‘清寒’的,面临飘零身世,我 当然也是要改变现状的,由小到大,由内到外,听说到北伐战争,也就关心,也为了它 的进展而感到欢欣。我从乡下转学到上海,正逢‘四·一二’事件以后的当年秋天,悲 愤之余,也抱了幻灭感。当时有政治觉醒的学生进一步投入现实斗争;太不懂事的‘天 真’小

5、青年,也会不安于现实,若不问政治,也总会有所向往。我对北行的兴趣,好象 是矛盾的。一方面因为那里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一方面又因为那里是破旧的故都 ;实际上也是统一的,对二者都像是一种凭吊,一种寄怀。经过一年的呼吸荒凉空气、 一年的埋头读书,我终于安定不下了。说得好听,这也还是不满现实的表现吧。我彷徨 ,我苦闷。有一阵我就悄悄发而为诗。”[1](p1-2)卞之琳在《雕虫纪历·自序》这样 回忆他写诗的路程。  动荡的国事,激变的时代风云,震撼了卞之琳那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情怀。 这时的卞之琳,一方面不满于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茫

6、然于如何改变这现实 境况。因此,他的诗歌里充盈着一股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一)、难以改变现实的无奈情怀  作为一个空有一腔爱国心,却又没有能力改变既定现实的诗人,卞之琳无奈而又痛苦 。《西长安街》[2](p17)这首诗的第一节,用“长的是斜斜的淡淡的影子”、“枯 树”、“老人”、“晚照”、“冬天”等意象勾勒出一个荒凉黯淡的世界。“我”虽然 与老人走得很近,可是一路上“我们却一声不响”,只是“跟着各人的影子”。与此同 时,“红墙”把蓝天隔绝在墙外。在这个冷漠而隔膜的世界里,“我们”就这样无望的 沿着长长的道儿“走着,走着”,却不注意两旁的事

7、物,也不相互谈话。如果说第一节 作为回忆。那么,第二节应该有所改变。时间流逝,世界变样。可是,虽然换了“黄衣 兵”,“不见旧日的老人”,这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死气沉沉:“黄衣兵站在一个大门 前,(这是司令部?从前的什么府?)他们象墓碑直立在那里,不作声,不谈话,还思 念乡土”对于时间的流动,时代的变化,士兵同老人一样僵硬、麻木而没有觉察。然而 ,他们的心是动的——思念乡土。这有什么用处呢。虽然士兵自己手中握有钢枪,却只 能眼见着敌人侵占家乡,而无能为力。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和悲哀呀。时代变了,先进了 :“多‘摩登’,多舒服!尽管威风可哪儿比

8、得上从前的大旗”。但是街上仍旧荒凉: “那三座大红门,如今怅望着秋阳了。”整首诗,对“老人”、“黄衣兵”的麻 木是失去希望和无可奈何的。那么,真的就只有在夕阳下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