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28705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橡皮筋做动力》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橡皮筋给纸飞机和小车作动力;会做探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弹力大小关系的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弹力概念,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难点】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纸飞机2架、橡皮筋1个、弹簧、铁架台、钩码、课件等。分组实验:每组:
2、纸飞机4架、橡皮筋4个、燕尾夹1个、海绵1块、拉簧或压簧1个、铁架台1副、钩码1套、小车1辆、记录单1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1.课件出示飞机、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学生回答。设计理念:体现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结合2.出示纸飞机,提问:这里有架纸飞机,你有办法让它飞起来吗?学生回答。示范:拉橡皮筋使飞机飞起来。3.分发纸飞机,让学生自己用橡皮筋把纸飞机飞起来。设计理念:让学生直接接触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的经验。提问:橡皮筋可以作为
3、动力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橡皮筋是可以作为动力的。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橡皮筋。(板书:橡皮筋)。设计理念:直接导入,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教学起着定向和导向的作用。二:橡皮筋可以产生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下橡皮筋。想想怎样做才能使橡皮筋产生力?4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活动。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满堂灌”向“满堂学”转换。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教学模式的转变。2.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方法。3.分析:你是怎么做的、橡皮筋发送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被拉长了。引导:橡皮筋什么
4、发生了变化?得出形状变化(板书:形状变化)。师:感觉到力了吗?生:感觉到了。师:这个力是谁产生的?生:橡皮筋。(板书:产生力)大家一起来试试吧!(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弹力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形状变化。设计理念:学生表达与倾听能力的培养,也是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重要方式。三、感受物体的弹力1.提问:橡皮筋形状发生变化可以产生力,那么其他物体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分发海绵、燕尾夹、和弹簧。2.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使你手中的物体产生力。小组讨论、活动。3.汇报结果:分别就海绵、燕尾夹、和弹簧等物体让学生谈一谈:怎样做可以产生
5、力?产生力时物体的什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物体的形状是否可以恢复?恢复的过程中物体是否产生了力?4.引导学生得出:像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发生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叫做弹力。(板书:弹力)设计理念:抽象知识到形象知识的转变。四、比较弹力的大小1.提问:既然橡皮筋发生形状变化是产生的弹力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或测量橡皮筋产生弹力的大小吗?学生思考、回答。2.引导学生利用铁架台、橡皮筋和钩码做实验。探究橡皮筋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
6、。3.实验汇报总结:橡皮筋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变化是有关系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44.拓展:提问:钩码可以无限制的加下去吗?引导学生认识到弹力的大小是有限的。五、运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橡皮筋可以产生弹力,那你能不能利用弹力来让小车动起来呢?学生动手探究。2.组织学生进行橡皮筋小车比赛。比赛结束,表扬冠军小组。3.提问:橡皮筋可以做动力吗?,(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补充板书课题:用橡皮筋做动力)。4.提出疑问:同样是利用了橡皮筋的弹力,为什么有的小车跑的
7、近,有的跑的远呢?可能与什么有关?激发学生思考圈数,橡皮筋伸长量和弹力大小的关系。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六、应用拓展1.课堂总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2.谈话:同学们,除了橡皮筋,弹簧以外,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弹力呢?3.兴趣作业:你还能利用弹力做什么呢?设计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课后反思:《用橡皮筋做动力》一课,以各种车辆
8、以什么为动力作为导入,引出问题,可不可以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再验证可以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的圈数是否有关?最后提问,橡皮筋的力量是怎样产生的?整节课,课堂上学生经历了一个:问题(可不可以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活动——问题(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的圈数是否有关?)——探究活动——问题(橡皮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