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

ID:10514708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_第1页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_第2页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_第3页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_第4页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  同时代的刘勰、钟嵘以其《文心雕龙》、《诗品》标榜史册,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因这同代之缘,自唐代已有人把二者并提。  纵观刘勰钟嵘的比较研究,差异说也好,对立说也好,大多是深入文本内部,从内容层面对二者的文学观、审美标准等展开分析。但当我们跳出文本,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二者的文学主张,便会发现他们在诸多问题上同具慧眼。至于《文心雕龙》、《诗品》给予阅读者的不同感受,应主要归因于文体、个性、生活背景等因素造成的言说风格的差异。    一、《文心雕龙》的风格论    1、风格与文体  《体性》篇把作品风格归纳为典雅

2、、运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基本类型。“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因此道也。”认为八种风格虽然不同,但自有法则贯通其间,为文之道,应当仿效体制风格,端正创作方向,然后根据个性特点锻炼艺术才能。这就明确提出了文体风格对作品风格的制约作用。  《定势》篇进一步阐述了各体文章的风格要求,指出作家仿效学习的文体不同,风格亦会不同。“模经为式者”,自然趋向典雅;“效骚命篇者”,当然趋向艳逸。只有学养深博的大家才能综合各种风格。融会贯通。随时而用。    2、风格与个性  中国的文论是在品人的才性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性》篇即阐述了

3、作品风格与作者个性相统一的观点。强调了文学创作是人思想情感的外现,作品语言与人的思想感情是内外相符的。.将文坛之所以出现如流云之变幻无穷、似波涛之翻滚不定般千姿百态的作品,是作者不同的“才”、“学”、“气”、“习”所致。  他认为文章辞理的庸俊、事义的浅深与作者的才能、学力相统一。“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事类》篇)作品风格的刚柔与作者气质的刚柔也是一致的,正所谓“才力居中。肇自血气”。作品风格的雅正淫靡。也很少与作者习尚的雅俗相反,即“习有雅郑”,“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这里“习”是习染的意思,刘勰认为人的兴趣性格习染而来,所以打好基础很

4、重要,“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总之,“才”、“学”、“气”、“习”陶染着不同的个性,与之相应的作品风格自然呈现出多样的情采。    3、风格与时代  《时序》开篇即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的观点。他将历代文学特点与当时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如评西周上升时期的诗歌是“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西周末则是“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认为文学还会受到社会风尚的熏染。如战国时期,“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炜烨之奇

5、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此外最高统治者推行怎样的政策也直接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时序》)这就把文章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递嬗紧密联系起来,政治的开明昏聩,社会的思潮风尚,君主的提倡扼制等均影响着作品的风格。这与法国哲学家丹纳所谓文明的性质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有同曲之妙。    二、刘勰钟嵘诗论之比较    刘勰钟嵘二人的文学观到底是对立还是基本一致?因《文心雕龙》是文体总论,而《诗品》只是诗论,所以我们把着眼点落在他们对“诗”这一基本范畴的几个核心命题的阐释上。    1、何谓诗  《文心雕龙·明诗》篇先宗经解,“

6、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在对诗的源流进行描述时则直陈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诗品序》开篇即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歌泳”,接着又论述了诗的作用,“照烛三才,辉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借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践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二者的表述虽有所不同,但对于诗是感物生情而作认识一致,所差的是刘勰把温柔敦厚的诗教作用按他的宗经主张放在了前面,而钟嵘最终也没有跳出“兴观群怨”的诗教圈。    2、如何赋诗  刘勰虽然还沿用《毛诗序》说“诗有六义”,但只把《

7、诠赋》《比兴》列为专篇。释“赋”为“铺也,铺采搞文,体物写志也”;释“比兴”为“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钟嵘《诗品序》中则直言“故诗有三义焉,一目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比较而言,虽然刘勰未能提出“三义”之名,钟嵘对“三义”的阐释更显诗性,但二者都把“赋比兴”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却是不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