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

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

ID:1050803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_第1页
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_第2页
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_第3页
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_第4页
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乡村文化的审视与重建的论文  关键词:乡村文化硬化新文化审视  摘要:鲁迅毕生致力于国民的思想启蒙。认为让农民接受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渐消除封建的风俗与习惯是进行文化改革,建设现代新文化的最重要的基点。小说正是通过渐东偏远农村发生的一场辫子风波,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描写中,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这一思想。    关于中国文化的改良和建设问题,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经过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逐渐成为人们思考的焦点。许多志士仁人主张从文化改革入手来探索中国社会的根本出路。梁启超提倡“兴民权”,严复介绍“群学”,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

2、德”作为思想启蒙的核心内容。鲁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把思想和创作的重点放在对国民的思想启蒙上。强调“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1},即社会的解放应以个人的解放为前提条件,认为人的觉醒只能随着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消除传统文化的禁锢,才能逐步完成现代新文化的建设,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2}。小说《风波》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画面揭示了这一点。  《风波》以1917年张勋复辟为背景,描写这一事件在浙东一个偏僻小镇里所掀起的细微波澜。过去人们一直把它作为反映张勋复辟这一政治事件的小说。事实

3、上,小说里没有一个人属于复辟集团的成员,甚至赵七爷也始终未曾从维护张勋复辟政权的角度出发去推行辫子政策,他的直接目的就是公报私仇。因此,张勋的“种辫子”更多的是在当时愚昧落后的乡村文化基础上得到的“响应”的,而数千年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愚民政策,正是这种落后社会文化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说真实地展示了无知无识的农民被野蛮欺骗、肆意蹂躏的生活图景。  这是一群饱受封建专制奴役,挣扎在生活底层的贫民们。他们没有知识,不懂科学,连见过世面的七斤也只会愚昧地传播一些纯属无稽之谈的街谈巷语。甚至名字也是承袭几代相传的习惯,以出生时的斤两充当自己的小名。对此

4、鲁迅指出:“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宰割和灭亡”{3}。正是在这片文化的沙漠上,赵七爷粉墨登场了。赵七爷究竟是什么人?历来有着不同的分析。许多人认为赵七爷代表了革命后封建势力在辫子问题上向农民进行反攻倒算的反动政治势力。其实赵七爷不过是一个普通乡村酒店老板而已。但他何以成为“三十里方圆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呢?关键在于他有“文化”,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能说出五虎将姓名。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怜的文化啊,然而小说的悲剧意蕴正是由此生发开来。就是这样一个所谓学问家,却赢

5、得了鲁镇人们的无上尊敬和信任。借着张勋复辟,赵七爷演出了一幕借索要辫子,公报私仇的活报剧。  两年前,生性胆小的七斤借酒大骂赵七爷是“贱胎”,他容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宽恕了这一切,只是一方面出于政治经济上无权无势,不敢贸然行事;另一方面出于封建礼仪的约束,不可公然报复,便一直耐心等待时机。张勋复辟消息传来,犹如天赐良机,赵七爷立即闻风而动,穿起那件轻易不穿的宝蓝色竹布长衫,借辫子名正言顺地向七斤“雪耻”了。在此作者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虚伪,具有强烈报复心的乡村富户形象。他恫吓七斤:“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6、他明知七斤们没有文化,却故意欺诈说:“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几句话便使七斤一家和在场的农民怵怵危惧。实际上关于辫子问题,清朝政府早在宣统年间便有明确规定,康有为在稍后为朝廷起草的一份诏书中又声明:“凡我臣民,无论已否剪发,应遵照宣统三年九月谕旨,悉听其便。”可见这时皇帝并非定要辫子不可,但七斤们认为赵七爷识文断字,有见识,说的都是千真万确。赵七爷正是利用了农民的这个弱点,故弄玄虚,连骗带吓,达到其卑鄙的个人目的。透过这一闹剧,鲁迅明确揭示出必须使文化的主要载体,即广大劳苦大众真正获得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认为这是他们最终

7、走向觉醒的第一步。  不仅如此,作者基于对农民生活的深切体察和了解,较常人更敏锐地认识到,由于没有文化知识,使广大农民在长期传统文化禁锢中形成了封建保守落后的风俗与习惯,它们仿佛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任何生活于其中的人都难以逃避。长期以来,中国“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因此“每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每个时代的统治思想。”{4}。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专制主人的主导精神线索,像道德伦理与政治观念通过多种途径的折射与渗透,逐渐成为体现出正统儒家思想的风俗和习惯,广大下层人民就深受风俗与习惯的深刻影响,“体质和精神被太多的古习惯教养得硬化了”{5}

8、。因此鲁迅提出要最大幅度地改革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新文化,必须首先改变和消除使广大民众趋于“硬化”的风俗习惯,认为“倘不深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