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

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

ID:10489832

大小:7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6

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_第1页
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_第2页
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_第3页
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_第4页
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侵权纠纷中的权利冲突与衡平论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深入,公众人权意识不断增强,人格权与新闻自由权的冲突日渐凸现,新闻媒体高高在上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闻侵权纠纷不断浮出水面。海口是我省传媒业最发达的地区,聚集了全省的主要媒体,新闻侵权案件较为典型。在2003-2005年我院审理的名誉权纠纷案件中,涉及新闻媒体名誉侵权的案件占全部名誉侵权纠纷案件的60%。本文通过对我院2003—2005年审理的新闻侵权纠纷案件进行梳理和总结..,从权利冲突与衡平的角度,阐述我市三年来新闻侵权案件的特点及我们的审判体会和对策。基本情况2003—2005年我院共受理并审结新闻侵权纠纷案

2、件21宗,其中18宗为名誉权侵权纠纷,2宗为肖像权侵权纠纷,2宗为隐私权侵权纠纷;认定构成侵权15宗,判令经济赔偿或精神损害赔偿9宗。2003年为该类案件的高峰期,共11宗,2004、2005年较为平稳,分别为6宗和4宗。综合我院对案件的审理情况,归纳其特点及分类和存在问题如下:一、案件特点及类型案件的特点:一是案件受理数量略有下降并趋于稳定;二是名誉侵权占新闻侵权案件的比例接近百分之九十,这是新闻侵权案件在案件类型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三是新闻单位败诉的比例较大;四是多数案件因报道事实失实而被判侵权;五是判决经济赔偿及精神损害赔偿有所上升。侵权的类型:新闻报道中内容失实;新闻报道评论不当

3、;未经核实转载其他媒体报道,事后证实报道不实,构成侵权;在报道中采用与报道内容无关的照片,或者未经同意采用照片,构成侵权;过实报道或暴露他人隐私导致侵权。二、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关于新闻真实的标准,是客观真实还是法律真实?这是新闻侵权案件的焦点,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审判实务中是难点;2、关于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问题,法律规定为过错原则,而实际上在大多数案件中媒体均承担了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类似于过错推定归责原则;3、关于新闻侵权的认定标准,法律没有系统的规定,难以统一;4、关于经济赔偿与精神抚慰金的确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审判实务中较难把握。审判体会对新闻侵

4、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我们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冲突的衡平原则,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衡平言论自由权和人格权的保护,维护两权利的动态平衡,做到案结事了,减缓了新闻纠纷上升势头,取得了较好的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我们的体会是:一、准确把握新闻侵权纠纷的本质是审理好新闻侵权案件的关键言论自由权和人格权均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此外,宪法还规定:任何人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新闻侵权纠纷的本质就是言论自由权与人格权的冲突,即新闻自由权对人格权的侵害。新闻自由是一种公权利,它基于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舆论监督,它的自由是相对的

5、;而人格权是个私权利,是绝对的权利,没有法定的事由不得侵犯①。新闻自由以揭露黑幕、鞭鞑陋习为己任;而人格权则以保护名誉、保守隐私为要素。当两种权利产生冲突时,孰重?孰轻?人民法院的舍取不仅决定了案件的判决,同时也更进一步引导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引导社会尊重人格权及规范舆论监督行为、充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案件的审理中,我们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准确把握新闻侵权纠纷的本质。在审理新闻侵权案件过程中,我们从人格权与言论自由权的冲突着手,正确地把握案件的争议焦点,充分向双方当事人释明案件的法律关系,使诉、辩、审三方公平、透明地进行诉讼活动。其次,在权利的冲突中,一般侧重于

6、保护绝对的权利。如前所述,人格权是绝对权利,新闻自由是相对权利,我们主张更多地倾向于对人格权的保护。在21宗案件中,通过审理认定媒体构成侵权的有15宗,占72%,以此保障了人权、规范了媒体的报道。再次,在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新闻报道,我们倾向于对舆论监督实行优先保护。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廉政建设都需要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另一方面我国的舆论监督机制尚不完善,新闻媒体一些揭露黑暗、腐败现象的报道受到诸多阻力和困难,在此情况下,人民法院应该通过司法判例鼓励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大胆行使舆论监督权,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②。对林某诉某报社一案的处理体现了上述思路[1]。该案虽然存在

7、报社应在文章刊登前到检察院核实林某的处理情况及“专家说法”部分可能误导公众等问题,但我们还是采纳了媒体的抗辩意见,理由有三:其一,该文基本属实且无不当评论;其二,目前我省部分中、小学校确实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该文反映的问题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应予支持;其三,林某当时是该校校长,有一定的公共权力,不是一般公众,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应更多地考虑公众的利益和言论自由权,强调公众人物对舆论监督的较宽泛的“容忍度”。据此,我们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我们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