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苏维埃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浅谈中华苏维埃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ID:10487929

大小:55.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中华苏维埃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浅谈中华苏维埃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华苏维埃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论文关键词】中华苏维埃文化特征发展趋向文化互动  【论文摘要】中华苏维埃文化具有农村文化的典型特征:它强调文化发展的共产主义方向;文化机构实行政府宏观指导、群团自治的民主化管理方式。苏维埃文化受俄国革命文化的影响,二者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其基本特征延续至今并蕴含于当代先l进文化之中:  中华苏维埃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苏区的主流文化。本文拟对中华苏维埃文化的内涵、特点、发展趋向以及与世界先进文化的互动关系做一论述。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对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苏维埃文化的总方针  苏维埃文化是指以前苏

2、联为典型代表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急剧扩展时期,欧亚各围本土文化受苏联政治模式影响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形态,是20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中国苏维埃文化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集中而明确地阐述了中华苏维埃文化及其内涵。毛泽东指出,“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为着动员民众一切力量,加入伟大的革命斗争,为着创造革命的新后代,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为此,必须在苏区大力开展“苏维埃文化建设”。值得注意的是

3、.毛泽东不仅仅提出了“苏维埃文化”这个新的文化概念,还指明了中国苏维埃政府在苏区开展文化运动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苏区“一切文化教育机关是操在工农劳苦群众手里,农及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优先权。苏维埃政府用一切方法来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为了这个目的,给与群众政治上与物质条件上的一切可能的帮助。因此,现在的苏维埃区域,已经在加速地进行着革命的文化建设了。”毛泽东在这里揭示了苏维埃文化以广大贫苦工农为主体。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

4、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大力发展苏维埃文化教育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的重要T作目标与任务之一。“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T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其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包括了以小学和成人的启蒙以及干部训练在内的多层次的教育。毛泽东对苏区教育状况作了总结。他认为,苏区虽有列宁小学3000多所

5、,但还缺乏完备的专门教育的建设,这无疑应该成为教育计划中的一部分。毛泽东十分重视对红军干部的培养,“为了革命斗争领导干部的创造,我们已经建设了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及教育部领导下的许多教育干部学校。”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区的干部教育规模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始终认为,革命干部的教育同工农大众文化的普及在方法和程度上不同。干部培训属于专门教育,应在普通教育的发展之后发展起来。毛泽东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明确了工农普通教育与干部教育的关系及发展顺序。  苏维埃文化艺术源于民间,创新服务于工农大众。苏区文化艺术活动随着乡村革命的深入而开展起来,其

6、传播以戏剧、演讲、山歌传唱、红色报刊的发行以及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其中中央苏区的戏曲运动波澜壮阔,影响很大。  二、中华苏维埃文化面向工农群众的文化品格与特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苏区,要组织、动员工农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文化工作十分艰巨。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先进的思想、革命的理论以及科学的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力量。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中国苏维埃文化建设体现了面向工农群众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品格和特征。  (一)苏维埃实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20世纪30年代,“全国文盲数目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村文盲比例更高,其中

7、绝大多数是广大贫苦的工农群众。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经成立,就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苏维埃实行免费、普及的教育制度。1931年l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大纲宣布:“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群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实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在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免费教育才能使贫苦工农大众真正获得文化教育的权利。因此,免费普及教育在当时是实际的需要。  (二)苏维埃教育以初级小学教育为主体。近代中国的教育通常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递进式的系统的国民教育。苏维埃教育则以初级小学教育为主体,这种教育在苏维埃文化建设中占有极大的分量。

8、1931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