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80941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浅析工程造价控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析工程造价控制论文.freelm,经反复核算后,承载力有富余,如果做一些调整,可节约上千方钢筋混凝土,但考虑住宅的发展趋势,加厚的楼板可使住户根据个人喜好,做多种户型的组合,与业主商议后,没作调整。而这种新型的结构空间,在销售过程中反应极好,提高了销售效益。2、实行前期阶段的监理制度应该说这是一种较为客观公正的方法。通过设计监理的监督,使设计趋于合理,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反过来,也促使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水平,真正做到“量体裁衣”。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建立完整的限额设计管理办法,在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概算的基础上,应与估算进行比较,把施工图预算的价格限制在设计概算与估算分析出的合理造价之内,坚决杜绝不顾工程造价、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的低质量设计。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它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4、重视多方案比较日常生活中,顾客购买商品都要货比三家,然后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同样,设计成果的满意与否,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经济性、实用性、可行性的有效手段。在目前的工程设计界,往往只对重点工程的重点部位进行方案比较,而忽略了其它部位的比较。对于那些政绩工程、长官工程,则连设计单位比较的权利都被子剥夺了。在建设资金相对贫乏、投资又相当大的今天,如何从技术上控制造价,确实值得我们设计人员去思考。5、推行价值工程理论的应用运用价值工程原理V=F/C,可采用方式有:=1/*GB3①功能增加,成本不变;=2/*GB3②功能增加得多,而成本增加得少;=3/*GB3③功能不变,成本减少。对建筑工程的功能进行分析和分解,在剔除多余功能的基础上,把建筑工程的材料选择、设备选型与建筑工程的功能和经济寿命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寻求最佳的功能造价比,从而获得最佳设计。 6、加强图纸会审工作加强图纸会审,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之前。在设计阶段,克服设计方案的不足或缺陷,所花费的代价最小,可取得的效果最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设计出图前,应组织总工办、工程部、经营部,对图纸技术的合理性、施工的可行性、工程造价的经济性进行审核,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核管理工作。在施工前尽可能得对施工图纸中的问题,详细的进行会审,对提出的问题在施工前进行变更图纸,做到功能观感造价比最佳。例如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提出问题的人员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这样既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以降低工程的造价。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控制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主要是对工程的设备、材质的控制。为此,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工程量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在初步设计限额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增强工程造价意识,严格按照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和控制工程量以及保证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力求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内。为鼓励、促进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内。为鼓励、促进设计人员做好设计方案选择,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设计中,实行设计招标,促进设计人员增强竞争意识,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克服和杜绝方案比选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及经验主义。(三)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是招标文件的编制、工程量清单的审核、投标书的审查、施工单位的选择及施工合同的签订等。1、招标文件是造价控制的关键招标文件作为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它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所以在编制过程中,应力求在文字上表达清楚,同时与工程量清单相互衔接,口径一致,否则如果出现漏洞,就会成为施工单位追加工程款的突破口,从而造成纠纷,引起索赔。例如,暂定价是税前价还是税后价必须表达清楚,等等。2、工程量清单是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它是招标人编制标底的依据,是投标人报价的依据,也是工程竣工结算调整的依据。应重点审查工程量清单编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每一个子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表述是否准确完整,取费标准是否合理,编制说明是否完善,有无多算、少算或漏项的子目,暂定项目是否合理。 3、投标书的审查过程中,价格是关键,是竞争的核心为实现合理低价中标,在评标之前先形成内部标底,作为判断报价合理性的依据。在具体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将投标单位的报价进行汇总分析,与内部标底进行对比,核查是否有单价过高或过低,特别是重点研究工程量大的项目单价,投标单位常采用不平衡报价法,比如在保持总造价不变的情况下,将可能变更减少或不变的项目的单价降低,将可能变更增加的项目单价增大,这样在竣工结算时,可以达到追加工程款的目的。还应对照施工方案的内容重点审查工程措施费用的项目单价。总之,要对工程总价、各个项目单价组成的要素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测算,最终选择最优报价的中标单位。4、中标后,施工合同条款的签订应严谨、细致,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日后扯皮的现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设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阅会签制度,有关的责任人都应熟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了解建筑行业的一般惯例和有关规范,各尽其责。对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有关条款,如合同价款调整的条件和方式、三材市场价格的取定方法等,都应有详细的约定。对投标包干的工程由承包方采购的特殊贵重材料和设备要列出规格、品牌、厂家和品质要求清单,还要明确政策性调整是否包含在包干范围之内。5、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效,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切不可以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把合同束之高阁,我们要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遭到的惩罚。本文围绕近年来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1/*GB3①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a、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b、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岐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c、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d、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的。e、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元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f、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工程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美)亨利·马尔科姆·斯坦纳(HenryMalcolmSteiner)著;张芳等译|20004·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5·工程项目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陆惠民|20026·工程项目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成虎|20047·管理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潘大钧|19998·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9·管理系统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朱福东|199510·管理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宋远方|199911·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芮明杰|199912·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北京大学出版社香港: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美)托马斯·S.贝特曼,(美)斯考特·A.斯奈尔著;王雪莉等译|200113·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兰州大学出版社|包国宪钟占国|199814·张春流.略论施工企业单项工程成本控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5256.15·罗建玉.会计控制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6·李永福,周继远.按照国际惯例控制工程造价及招投标提高效益J.山东经济,2004,20(2):69270.17·工程经济学|科学出版社|李南|2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