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75645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的教育观仍为今天的中学体育教学财会论文,..论文摘要: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的教育观仍为今天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其中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善用评价、教学相长等教育观点对中学体育教学中
2、存在的教学内容应试化,课堂教学模式化,教学评价片面化,教学手段简单化等问题的解决更是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孔子;教育;中学体育;教学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终生的,在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为了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既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又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这些教育方式对今天的教育、
3、教学也还是适用的。一、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应试化体育教学本来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但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和做法。近几年中考体育的应试现象比较严重。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练的都是考试项目,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心态。教学实践中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些内容和考试,学生们只有考试的几个项目技能比较突出,却未能学会其它体育项目和技能,更谈不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加上体育教学内
4、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缺乏新意等原因,使体育教师觉得很难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得辛苦,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中受到束缚,学得也辛苦。(二)课堂教学模式化中学体育课堂结构一般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无论教授什么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都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千篇一律的程序。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地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也未必健康。可见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其功能是:强化动
5、作记忆,增加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安全等,把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快、慢、好,坏看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它作为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三)教学评价片面化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往往习惯将课堂常规,作为教学组织能力的评价。注重技能评价,就会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的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的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效果,忽视多维度目标,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忽视学生身心差异,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6、关注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没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四)教学手段简单化《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纵观我们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许多教师还没有很好利用体育这一特点。其原因关键是体育教育者在观念上只是把体育作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一种手段,还没有认识到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的重大影响,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改善心理环境、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二、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一)学以致用孔子在教学中强调一要“致用”,二
7、要“结合”。认为读书虽多,但办不了什么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带领子路等弟子们周游列国,拜见国君,接触隐士、耕夫,经受过围困、饥饿、冷落的困窘。这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使他的弟子们经受不少苦难磨炼,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为他们以后从政理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要求把学习和应用联系起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反观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某些行为,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理论不和实际结合,致使教育的长远效果不明显,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孔子“
8、学以致用”教学理念使我们明白,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应该以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而是要看通过教育后,教育对象在社会实践中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要求,能否将所学知识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在自身发展把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生活,成为对自己工作及生活的有用动力。因为,“体育是一种习惯,不是仪式,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