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11210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试论孔子教育思想与洋思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孔子教育思想与洋思经验【摘要】“洋思经验”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洋思经验在如下方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提升:“有教无类”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精彩的引导”;“因材施教”与“吃自助餐”;“教学相长”与“互动生成”。“洋思经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九十年代总结、二十一世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完善、得到专家肯定且全面推广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由于“洋思经验”针对性强、有效性强,迄今为止已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至少80万人
2、次教育工作者参观、指导;同时,各地也掀起了学习“洋思经验”的热潮,洋思中学已应邀到全国600多处讲学、上课,与会人员超过了100万人次。洋思经验是现代的、本土的、原创的,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尤其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提升。一、“有教无类”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教无类”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的。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的孔子,他开私人办学之先河,首先打破了“官学”的限制,使学术下移;他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克服重重阻挠,冲破了阶级的等级界限,使许多平民子弟得以接受教育。所谓“有教无类
3、”,就是仟何人我都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没有任何类别之差,即变“学在官府”为“学在民间”,变“学在官府”为“学在平民”。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能通过教育得到转变和提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在刚提出这一理念时,就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质疑与批评:这是不切实际的,是胡夸,是纸卜谈兵,是海市蜃楼。但洋思中学却从没对此动摇过,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条,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以自己的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是正确的,是能够实
4、现的。洋思中学本是一个师资三流、设备三流、生源三流的偏僻、落后、薄弱的农村学校,而经过27年的发展,现在却挺进了城市。学校由原先的五个班逐步发展到现在的65个班。全校3300多名学生中,仅有15%是本地生,其余的都是来自伞国各地的学生。是什么原因使洋思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就是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在洋思求学的很多都是令家长头疼、无望的学生。试想一下:哪一个家长会轻易地把孩子送到千里之遥的地方读书呢?应该说,送小孩外出读书,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孩子“发育不良”呢?在孩子“求医无助”的情
5、况下,他们东打听、西打听,想到了洋思中学,洋思中学不是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他们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洋思中学卜。事实卜,他们选对了,洋思真的成为了这些家长最后的“救命稻草”,最终,洋思也让这些家长“满载而归”:孩子发展了,孩子变化了,孩子有前途了。“有教无类”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两种不同的表述,虽然各有内涵,但比较之,不难发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从人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活生生的人,它们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本质的观点。而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又是孔子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提升
6、与发展,是孔子思想的全面尝试与实践,从现代科学教育的角度诠证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是虚幻的,是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教育理想与目标。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精彩的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最重要的论述。“愤”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
7、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精彩的引导”是洋思中学对教师课堂作用的最为精要的概括。它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切实做到全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中最大限度、最为准确地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室”为“学室”,做到“我的课堂我主宰”,变“教师”为“导师”。洋思中学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新课改的
8、理念,首先提出了新课堂教学“三不”教学原则:“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在洋思的课堂上,先是让同学们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即“先学”;接着让同学们就“先学”中出现的问题相互探究、相互实践、相互学习,即“后教”;如果学生仍有不会,或理解不透,或总结不出规律,或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