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73087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浅议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实施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问题。笔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教学目标要落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方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2、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共同体,是保证教学有效的内在机制。但在日常教学中,虽然关注到过程与方法目标,但很多还是偏重于“知识与技能”。6如一位老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过程如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刚才这个模型是可以分割的,但有些长方体是不能分割的,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2.操作发现规律。教师出示例题表格:要求学生每四人一组,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观察交流以下问题。(1)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怎样很快地知道用的正方体的个数?(3)长
3、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填表。3.根据表格引导分析,发现规律。以上教学过程似乎采用了新课表所倡导的操作、实验等学习方式,学生也能顺利地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但学生不会有深刻的体验。学生的行为本质上还是在教师授意下进行的,是把过程和方法当成了一种知识细嚼了喂给学生。显得有形无神,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够的。6如何落实“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和方法目标呢?本课的教学思路可调整如下:指导学生观察(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猜测(数小正方体时的个数、排数和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有联
4、系吗?)——实验(多搭几个,寻找规律)——验证(如果猜想正确,已知长宽高的长方体应该可以分割成几个小正方体呢?再摆一摆验证发现的规律)——归纳(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认真落实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二、教学内容要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从这一理念出发,教学内容应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有现成的教材内容,也有经过处理加工、改编增删的内容;包含了对教材的使用与创新。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
5、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张齐华老师教学“圆的认识”。教学素材的呈现,除了沿用教材中的硬币、钟面、车轮之外,教师还根据学生认识圆的不同阶段,从人文历史自然等多个维度,图文并茂地补充了大量圆的相关资料,引领学生在鲜活的文化背景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教学画圆时,教师没有局限于教材的实物描圆和圆规画圆,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画圆。圆规、圆形实物可以画圆,绳子和笔组合画圆,甚至6“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在练习时,更是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墨子“圆,一中同长也”;《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生活中的圆形拱桥、
6、景德镇的圆形瓷器等。教学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正是这样充实的教学内容,张老师这节课才尽显“圆的魅力”,学生真的走进了“圆的世界”。三、教学活动要扎实袁隆平院士说:“我最不喜欢数学,学正负数的时候,我搞不清为什么负负相乘得正,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记得就是’;学几何时,对一个定理有疑义,去问,还是一样回答。我由此得出结论,数学不讲道理。”是数学原本就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使之然?答案是显然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演变和发展过程。如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本课重点是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
7、程。如果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就失去了“找”的教学价值。因而“探索规律”这一环节可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活动:1.整体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认识一一间隔这种常见的排列现象。62.以动态的、变化的、整合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具体的排列现象。把三组物体整合起来看,每组的数据不同,但是每组数据的差相同;用动态变化的目光来看,当木桩数为2时,篱笆数为1;木桩数为3时,篱笆数为2……以此类推,木桩数为10时,篱笆数为9,让学生动态地体验木桩数总比篱笆数多1。3.从整体上来考察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具体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