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储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新疆地区储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ID:10471700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上传者:U-991
新疆地区储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_第1页
新疆地区储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_第2页
新疆地区储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_第3页
新疆地区储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疆地区储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新疆地区储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摘要通过建立和分析储蓄函数,对1978~2004年新疆地区的居民储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居民的储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明显的区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储蓄行为会变得越来越无规律。  关键词OLS储蓄函数虚拟变量自相关  居民储蓄是国民储蓄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建立了新疆地区居民储蓄函数,力求在样本资料新(使用了1978~2004年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把传统计量经济建模过程体现出来。1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选择  储蓄函数的一般形式为S=f(I),S为储蓄,I为收入,S与I同方向变动,即dS/dI>0。最简单的,也是最常用的储蓄函数形式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S=a+b×I+ε,在古典线性回归的假定的到满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解估计量a和b(以下简称OLSE)。  OLSE的求解离不开数据资料,本文采用了时间序列数据,在一些计量经济学教材上出现的储蓄函数实例作法各不相同:有的S用城乡储蓄余额、I用人均国民收入,有的S用个人储蓄,I用个人收入,有的S用家庭年均人储蓄额,I用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还有的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I。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国民经济统计中往往把GDP作为国民收入的来源和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从宏观经济研究的角度来看,把GDP作为居民收入的度量是合理的。考虑到作为变量的经济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可得性以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S采用了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I采用了GDP1978~2004年的数据,均来自《新疆统计年鉴2005》。2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本文以Y=a+b×X+ε(其中,Y为居民储蓄S;X为GDP)为出发点,建立新疆地区居民储蓄模型,从图1中散点可以看出,Y与X线性关系很明显,利用Eviews3.0版进行OLS回归得到:Y=-42.146+0.614×X(1)t=(-5.370)  (69.699)R2=0.995D.W=0.796F=4857.968  这说明(1)的拟合优度,单参数t检验和总显著F检验的结果都非常好。但是OLSE是建立在零期望、同方差、无自相关等假定上的,所以必须进行相应的检验来判断假定是否得到遵守了(1)式中的D.W=0.796,根据Durbin-Watson检验,自相关性很强,“无自相关” 的假定被违背了。异方差的检验用Goldfield-Quandt检验(以下简称G-Q检验),先对解释变量排序,再取1978~1987和1995~2004两个子样本,用其数据求得的OLSE:Y=-11.926+0.4099×X;RSS1=45.391(2)Y=-43.032+0.619×X;RSS2=10001.57(3)(2)、(3)式都通过了单参数和总显著性的检验,RSS为残差平方和,F=RSS2/RSS1=220.34>>F0.05(8,8)=3.44,则表明(1)式存在异方差性。考虑到G—Q检验的使用局限性,笔者又进行了怀特(White)检验(见表1)。取显著性水平0.05,由于Obs×R-squared=4.471282Χ20.05(2)=5.99,得出模型无异方差性。为了更准确的判断其是否存在,笔者又进行了Park—Gleiser检验,得出:LNE2=3.431+0.353×LNX  (4)F=1.694T=1.301IEI=1.383+0.00017×X  (5)F=0.375T=0.612  模型的单参数和总显著性的检验都没能通过,说明具有同方差性。与G—Q检验的结果矛盾,笔者认为可能是使用的局限性问题,比如本文选取的样本容量不够大。综上得出(1)式满足古典的“同方差”假定。3模型的改进与完善  单参数检验和总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说明了一元线性的形式是不错,问题在于本文使用的数据是1978~2004年的资料,这期间经历了从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1)式并没有考虑这个因素,显然存在误差。图2是新疆地区居民储蓄和GDP的趋势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纠正方法是在(1)式中引入反映不同历史阶段作用的虚拟变量。3.1引入虚拟变量  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虚拟变量的引入是很灵活的。要反映出不同阶段甚至某些反常年份的情况,可以引入多个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是加法、乘法、或二者结合使用等。基于前面的分析,本文选定(6)式作为改进形式:Y=a+b0×D+b1×Xt+b2×DXt+εt(6)其中,D=1  1993~2004年 0  其他即把这27年分为新疆地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后两个阶段,而且认为两个阶段的斜率与截距不同。对其求OLSE得到:Y=-17.434-68.511×D+0.474×X+0.172×(X×D)(7)(-1.61)(-3.04)(8.1)(2.842)R2=0.997D.PS=dS/dI,即本文中的dY/dX)。MPS是单位收入变化引起储蓄的变动,又表明居民的储蓄意愿。本文用GDP代替I,所以这里的MPS实际还反映了经济增长对居民储蓄的影响。1978~1992年MPS=0.474;1993~2004年MPS=0.646,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第一,两阶段的MPS不同:直观来讲,1978~1992年GDP每增加100元,储蓄就会增加47.4元,而在1993~2004年GDP每增加100元,储蓄就会增加64.6元。第二,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分析:第一阶段的数据体现的是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时期下,新疆地区居民储蓄情况。1978~1992年我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改革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富裕,收入的增加带来了更多的余钱,形成了储蓄意愿上升的积极因素。但是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观念日趋改善、投资渠道的增多又形成了储蓄意愿下降的消极因素。整体来说,这一时期是新疆地区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的调整与转换的过度时期,也是人们投资观念逐步转换的过度期,大多数人仍然相信储蓄是方便稳妥的,不愿意接受或尝试新的投资方式。  而到了1993年后,居民储蓄较高的增长,这与事实一致,但令人费解。因为这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经验来说,降低居民储蓄意愿的因素有很多:消费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居民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强,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新体制下的投资渠道的选择越来越多;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多次下调存款利率……这些都能削弱部分居民的储蓄动机。当然不能忽视的是1994、1995年的高通货膨胀和1996年以后宏观经济事实上的相对过剩又提高了居民的储蓄意愿。   两阶段MPS的不同还在于银行的金融创新使得储蓄功能多样化,服务越来越便利,不仅加大了对储蓄的吸引力,而且单纯的获取利息收入不再是很多居民储蓄的最重要的目的。储户更注重通过储蓄享受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储蓄已经成为一种金融理财工具,活期储蓄一本通账户可以用来办理多个币种现金与转账存取支付,参与外汇、股市、基金等投资活动,通过银行的理财热线进行各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等。储蓄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密不可分,包括水、电、煤气、电话等在内的许多日常开支都通过活期存折进行,不少单位的工资、奖金也直接打到存折上。所以,近年来储蓄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既有传统功能,又包含了消费与其他的投资功能,而且后者比重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此外,新疆地处边远地区有它自己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特性优良……对这些优势的逐渐认识和开发都是逐步进行的,在国家的关怀和西部开发政策的指导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提高使得他们对储蓄的理解也有了更新的认识,这都对不同阶段的MPS有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