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ID:10465498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_第1页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_第2页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_第3页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_第4页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服务型政府职能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  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契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党以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这项造福亿万农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作为国家在农村基层的一级政府机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前线,直接指导新农村建设的乡镇政府,担负着不可推卸的服务责任。当前,我国乡村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严重缺位的矛盾

2、仍很突出,建设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心的服务型政府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因此,立足于当下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审视目前乡镇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致因,探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渊源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农民收入也有所增加,为我国

3、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在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下,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滞缓,农村发展制约因素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的状况不但没有根本改观,反而在有些方面还在加剧,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农村公民公共卫生资源差距,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同时我国现在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成为可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和人力资本支持。[①] 

4、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提出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将“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城乡统筹”作为基本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必将大大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地位、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有

5、效供给,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  1、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涵义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刘熙瑞指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其本质是由西方的“主权在民”和我国几代领导人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理念决定的。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是我国学者受到了美国公共行政学家登哈特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启发

6、,学者们寄希望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探讨如何在新时期改革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特别是在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至此,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的新方向。[②]  基层乡镇政府,作为基层的政府组织,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又承担着组织、动员、规划和规范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任务。因此,基层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理应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与服务作用。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

7、要求之外,构建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职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这就要求乡镇实现职能的转变,即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1)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是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彻底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下的集体经济时代结束了,新的村民自治组织应运而生,从此确立了“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乡政村治”体制模式在一定范围内为农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

8、作用,但20多年来,这种体制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和矛盾。从2006年起,中国农民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